明思宗朱由检经历了哪些事件?朱由检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明思宗朱由检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朱由检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思宗朱由检简介,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
明思宗朱由检这辈子,过得是真够憋屈的。要说他都经历了啥,最后又是怎么收场的,咱今天就唠唠。
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帝,1611年出生,明朝第16个皇帝。他爹是明光宗朱常洛,他哥是明熹宗朱由校,妈是淑女刘氏。1622年被封为信王,1627年他哥没儿子,他继位,年号崇祯,那时候他才18岁。这人刚上台挺猛的,把魏忠贤那帮阉党收拾得服服帖帖,自己也挺勤政,生活也节俭,还下了六次罪己诏,看着像能折腾出点名堂的年轻皇帝。

可惜这人吧,性子多疑,又刚愎自用,最后也没能救了快散架的大明。他在位那会儿,国内农民起义闹得欢,关外后金(后来的清)虎视眈眈,里里外外全是麻烦。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他在煤山(现在叫景山)上吊自杀了,才34岁,当了17年皇帝。死后庙号先是怀宗,后来改成毅宗、思宗。清朝给他上了个超长的谥号,南明弘光帝也追封了一个,最后葬在十三陵的思陵。
朱由检小时候过得挺惨。他爹明光宗是万历皇帝(他爷爷)不待见的太子,他妈又是太子府里不受宠的婢妾。他5岁那年,他妈得罪了人,被他爹下令活活打死了,他只好跟着庶母西李过。后来西李生了闺女,忙不过来,又换给另一个庶母东李养,一直到长大成人。1622年,他哥熹宗把他封为信王。
1627年8月,他哥熹宗突然没了儿子,遗命让他继位,他才18岁。第二年改年号崇祯。这小伙子一上台,是真卖力,天天早朝不迟到,政事亲力亲为。有次他因为“有点小不舒服”没上早朝,被大臣们一顿说,他还赶紧认错道歉,那时候看着明朝好像真有希望中兴一把。他还干了件大事——收拾阉党。魏忠贤不是嚣张吗?崇祯先把他手下的人一个个拔掉,让魏忠贤孤立无援,然后下一道诏书,把他打发去凤阳守陵,转头就下令抓他。魏忠贤知道跑不了,自己上吊了,崇祯还不解气,下令把尸体拉到河间剁了。之后,阉党那帮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该关的关,阉党的气焰一下子就灭了。他还给天启年间被冤枉的大臣平反,重新启用,比如袁崇焕,直接提拔成兵部尚书,给了尚方宝剑,让他去收复辽东。
但崇祯朝的运气,真是一点没好过。从1628年崇祯元年起,北方就开始大旱,赤地千里,连草都不长。陕西那边更惨,史书记载“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加饥荒,八年旱灾水涝一起来,民房都被淹了。九年旱蝗,十年颗粒无收,十一年夏天蝗虫遮天蔽日……一直到崇祯十三四年,旱灾就没停过。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的、逃荒的遍地都是。崇祯二年,朝廷裁了陕北驿站,驿站里的兵李自成因此丢了工作,后来加入了起义军。1630年陕西又大饥荒,陕西巡按马懋才上书说,百姓抢着吃山里的蓬草,蓬草吃完了剥树皮,树皮吃完了只能吃观音土,吃多了腹胀而死。崇祯六年,陕西旱蝗肆虐,耀州、澄城一带百姓死了过半。崇祯七年,河南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说,他们家乡这些年没年不遭灾,没月不打仗,没天不征粮,旱灾连着旱,野草都没了,十户九空,村子里连狗都不叫了,还能听到鞭打百姓的声音,晚上白骨磷磷,鬼哭狼嚎,这种情况下,穷民不造反才怪。旱灾还引来蝗灾,灾情更重了。河南崇祯十年到十三年,年年旱蝗,甚至“人相食,草木俱尽”,饥民大多跟着李自成造反。崇祯十三四年,南北大荒,死人和被抛弃的婴儿把河都堵住了。
天灾还不够,人祸加上瘟疫,直接把明朝往死路上逼。崇祯十四年,有个叫左懋第的督催漕运,上书说他从静海到临清,路上看到的人里,饿死的三成,病死的三成,当盗贼的四成,米价涨到一两银子买一石米,人都饿死了,尸体都被别人吃了。保定巡抚徐标进京也说,他从南方来数千里,看到的城要么被攻陷后空了,要么只剩四面墙,路上全是蓬蒿,连鸡狗都没了,一个耕地的都没见,这叫什么世道!这时候华北各省又爆发瘟疫,早上发病晚上就死,“一夜之间,百姓全跑了,城都空了”。崇祯十四年七月,瘟疫从河北传到北京,叫“疙瘩病”,崇祯十六年,北京死了将近四成的人,十户九空。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史书记载“瘟疫流行,有一两天死的,有当天当天死的,每天几百人,甚至全家死光,挨家挨户没一个活的”。崇祯十七年,天津的骆养性说,去年京师瘟疫厉害,死人堆得到处都是,十户九空,甚至全家死光没人收尸的。江南那边也没好到哪去,崇祯十三年大水,十四年旱蝗,十五年又旱灾又瘟疫,地方社会脆弱得不行,盗匪流民四起,民变根本压不住。
面对农民起义,崇祯是真急了,十三年里换了十几个将领剿寇。杨鹤主张安抚,洪承畴、曹文诏、陈奇瑜、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换来换去,除了熊文灿不太行,其他都挺有本事,但崇祯这人疑心病重,总觉得大臣们不尽力,结果一个个都功亏一篑。李自成好几次差点被灭,都跑了,后来在河南拉起队伍越来越大。北边皇太极(后来的清太宗)也没闲着,不断骚扰明朝,明朝得两线作战,每年军费“三饷”(辽饷、剿饷、练饷)花了两千多万两,国库早就空了,军队经常没军饷,哗变造反的不少。崇祯求治心切,还干了件蠢事——中了后金的反间计,把袁崇焕给冤杀了,等于自己砍了自家的长城。

到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打下襄阳、荆州这些地方,张献忠也占了蕲州,明将左良玉直接跑路了。1644年三月,大同丢了,北京危在旦夕。崇祯赶紧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让他带兵回来救北京,还起用他爹吴襄提督京营。结果六号,李自成打下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号,大学士李建泰也投降了,李自成开始围攻北京,明朝这回是真要完了。有个太监曹化淳感叹说:“要是魏忠贤还在,哪会到这地步!”这时候明军打起义军和清军,屡战屡败,早就没战斗力了。三月十九凌晨,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在煤山(景山)的一棵树上吊死了,死前还砍了自己的女儿,说“为何生我家!”他死后,清朝给他上了个谥号叫庄烈帝,南明弘光帝追谥为毅宗,庙号思宗,葬在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