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南宋戏文是怎么发展的-它与宋朝哪个事件密切相关 (南宋戏文有哪些)

南宋是中国戏曲的生成期,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温州杂剧,或称,永嘉杂剧,,即于南宋之初或稍前首先诞生于浙江温州,因唱南曲又名,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或,戏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admin

南宋那会儿,中国戏曲算是正式成型了。最早成熟的戏曲叫“温州杂剧”,也叫“永嘉杂剧”,南宋刚开头或者更早点,就在浙江温州冒出来了。因为它唱的是南曲,又叫“南曲戏文”,大家平时就简称“南戏”或者“戏文”。

南宋戏文是怎么发展的-它与宋朝哪个事件密切相关 (南宋戏文有哪些)(图1)

南宋戏文能发展起来,跟宋室南迁关系太大了。南迁那事儿,不光让南边的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突然繁荣起来。

其实南戏出来的时间,比北曲杂剧还早。明代祝允明在《猥谈》里提过:“南戏是宣和(1119到1125年)之后,南渡(1127年)那会儿有的,当时叫温州杂剧。我见过些旧文件,里头说赵闳夫(宋光宗的堂兄弟)还发过榜文禁止演南戏,还提到了几个戏名,像《赵贞女蔡二郎》之类的,但那时候戏种还不太多。”徐渭在《南词叙录》里又说:“南戏从宋光宗朝(1190到1195年)开始,是永嘉人写的《赵贞女》《王魁》这两种最先搞出来的。……也有人说,宣和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苗头了,但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南渡之后。当时叫永嘉杂剧,又叫鹘伶声嗽。”这么看,南戏大概宣和之后温州的艺人们就开始整了,到宋光宗那会儿,已经传到都城临安(现在的杭州),在江浙一带火得很。

宋代城市本来就挺热闹,经济也发达,市民阶层起来了,勾栏瓦舍到处都是,给各种民间伎艺提供了好土壤。宋室南渡之后,定都在临安,皇室、官员、贵族们都往南跑。温州那时候可是南宋除了杭州以外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宋高宗刚南渡的时候,为了躲金兵,还坐船逃到温州,把州衙当行宫(《温州府志》),连太庙都迁过来了(《宋史》)。北方的士绅平民也跟着涌到温州,温州人口一下子涨了一半。城里消费的人越来越多,商业经济就更发达了。同时,各路艺人也跑来凑热闹,各种民间伎艺都聚在这儿,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南曲戏文这种新艺术,就在这么个环境里慢慢长出来了。

宋室南迁,建都临安,北方人大量往南搬,光两浙地区人口就多了三分之一。临安和东南沿海城市,商业发展得飞快,聚集了一堆官员、商人、手工业者和小贩,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文化生活需求也更大了。

南宋戏文是怎么发展的-它与宋朝哪个事件密切相关 (南宋戏文有哪些)(图1)

那时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乱七八糟,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更好的戏曲形式来反映生活,说出他们的心里话。大城市尤其是临安,开了好多瓦子勾栏当固定的演出场所,还有很多“路歧”艺人到处跑着演,这就给南北各种表演艺术创造了互相较劲、交流的机会。

瓦舍的技艺越来越火,一些下层文人和识点字的艺人就组了书会,比如武林书会、古杭书会,专门给戏班写剧本。还有不少“专工南戏”的演员在台上蹦跶。

南戏从温州传到临安和其他城市,不断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把自己填得饱饱的,出了不少好戏或者还行的新戏,正好满足了当时大伙儿的需求,就越变越成熟,越来越好了。《张协状元》就是南宋时期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写的,故事是从诸宫调里挪过来的。这是唯一留到现在的完整南宋戏文。南宋戏文的出现,说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了,给中国戏剧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底子。


上一篇: 宋朝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宋朝为何会成为穿越的首选 (宋朝社会到底有多黑暗) 下一篇:为什么都没能够摧毁宋朝根基-宋朝起义造反如此之多 (为什么都没能吃狗肉)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