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后代又是什么待遇-清朝公主下嫁蒙古之后 (他们的后代又叫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公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公主这一角色,在历史上所处的位置,实际上是十分尴尬的,正因为是皇帝的女儿,所以有时候为了政治利益,只能牺牲掉这些公主的幸福,将她们沦为政治联...
很多人对清朝公主的事儿可能不太清楚,今天就来随便聊聊。
公主这身份,搁历史上其实挺尴尬的。因为是皇帝的女儿,有时候为了政治利益,只能牺牲自己的幸福,变成政治联姻的工具。其实和亲这事儿,汉朝就有了,但清朝嘛,简直把这事儿玩到了极致。
说起来啊,清朝的公主,大部分都嫁给了蒙古人,目的就是为了拉拢蒙古,让满清和蒙古能和平相处。那问题来了,这些嫁到蒙古的公主,她们生的孩子待遇又咋样呢?

清朝公主下嫁蒙古
清朝前期,特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那会儿,满清和蒙古的关系紧张得很,所以政治联姻特别多。比如皇太极就娶了三个蒙古女子,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人,她只会说蒙古语和满语,后来教胤祺的时候,这皇子的汉语水平差得一批。
后来啊,清朝皇室娶蒙古公主的情况少了,但“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方针一直没变,清朝的公主甚至王侯家的女儿,嫁到蒙古的反而越来越多。粗略算算,整个清朝,嫁到蒙古的皇室成员居然有430多个,光公主就有20多个呢,这数量可真不少。
历史上记载得比较有名的,有巴约特公主,她是努尔哈赤的养女,本来是他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算是清朝第一个和亲嫁到蒙古的公主。不过她出嫁的时候都28了,搁古代那会儿,可真是大龄剩女了,毕竟人家普遍十几岁就嫁人了。

巴约特公主嫁过去生了俩儿子,但次子早夭了,就剩长子继承了爵位。她结局还算不错,活到了60岁,没遇上啥大动荡,也没遭啥罪。
努尔哈赤开了头,这和亲就刹不住车了。皇太极的女儿敖汉公主,13岁就嫁给了蒙古敖汉部,一生生了4个儿子1个女儿。4个儿子都继承了家业,女儿后来还嫁给了清朝汉官孙思克。
要说把和亲玩得最溜的,那必须是康熙啊。他活到成年的女儿有9个,结果嫁到蒙古的居然有7个,真是下了血本。分别是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第十女固伦纯悫公主、第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还有养女固伦纯禧公主。

这么一看,清朝对嫁公主去蒙古、搞好和蒙古的关系,真是重视得不行。可惜啊,这些嫁过去的公主,很多因为环境复杂、利益纠葛,都没落得好下场。就算运气好,活下来还生了孩子的,孩子也没能成为真正的蒙古继承人。估计蒙古人也怕清朝通过孩子影响他们吧。
公主的孩子待遇怎么样
既然是政治联姻,公主过去就是带着任务牺牲自己的,那清政府肯定得给点特殊待遇。比如规定,固伦公主(一般是皇后生的,但皇帝有时为了和亲,也会给其他妃子的女儿加封固伦公主)嫁到蒙古住那儿,每年能拿1000两俸银、30匹俸缎;要是住在京城,每年400两银子、300石米。
和硕公主(皇后以外妃子生的女儿,也有时候皇帝给王爷的女儿加封和硕公主)嫁到蒙古住那儿,每年400两银子、15匹俸缎;住京城的话,每年300两银子、150石米。
公主生的孩子,朝廷也给特殊待遇,统称“公主子孙台吉”,按妈妈的级别给官衔。妈妈是公主的,孩子给一品;妈妈是郡主的,孩子给二品;要是妈妈是县主、郡君、县君这些,孩子也能混个三品。
这么看,不管是嫁过去的公主,还是她们生的孩子,清政府给的待遇真不差。要知道清朝官员的俸禄低得可怜,这些公主却能拿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可就是因为这些待遇太好了,导致有些蒙古人想方设法想娶个公主,就为了捞这些好处。结果满清和蒙古的和亲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后来公主不够用了,居然把宫女也拉去凑数。

结语
说起来,清朝这和亲政策,表面上看好像挺周到,给钱给待遇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也不少。很多公主嫁过去,根本没人关心她过得好不好,看中的就是她背后的身份和利益。想想这些公主,一辈子困在政治联姻里,真挺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