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优待他们-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妥善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 (为什么要优待日本战俘)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与蒙古,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它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00余年,其中原因虽然很多,但妥善地处理与蒙古的关系,进而获得蒙古封建主的强力支持,是极其重...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和蒙古的关系处理得好,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觉得清朝其实就是“满蒙联合统治为主的政权”。从统治利益出发,清朝把蒙古当重要支柱,既希望他们强大,又得确保他们效忠。
清朝花了一百多年才慢慢把对蒙古的政策定下来,越来越有章法。核心就是给蒙古各种优待,让他们成为能靠得住的帮手。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给蒙古封建特殊地位。清朝把蒙古当盟友,地位仅次于满人,比国内其他民族都高。大部分蒙古地区搞盟旗制度,让蒙古上层管下面的平民,蒙古地区不用交国家赋税,经济上优待不少。
清朝学满人的爵位,给蒙古封建主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或塔布囊这些等级,上面还留着原来的汗位。蒙古贵族封王公的比满洲还多,而且一般都是原格承袭,不像满洲会降级继承。顺治皇帝还跟蒙古各部说过:“我们国家世世代代当天子,你们也世世代代当王,无穷享富贵,留个好名声”。笔者统计过,光绪末年全蒙古有汗5人,王42人,贝勒28人,贝子29人,公70人,扎萨克台吉或塔布囊71人,总共245人。
这些人参加朝廷的宴会朝会,排位跟满人同爵位的挨着,地位高,礼遇也好。清朝还有年班、围班制度,让蒙古贵族每年轮流去北京和承德见皇帝,皇帝给不少赏赐,还搞各种娱乐活动,感情越来越好。
其次,满蒙联姻,搞成了“甥舅之亲”“世缔国姻”。清太祖努尔哈赤娶了蒙古贵族的女儿,清太宗皇太极也娶,还生了顺治皇帝。其他皇室子弟和贝勒大臣很多也娶蒙古贵族的女儿。
反过来,很多清朝皇帝和宗室成员还把蒙古贵族招为女婿。满洲皇室的女婿叫“额驸”,虽然是皇族外戚,但封爵位、握大权。1612到1912年,嫁给蒙古贵族的公主、格格一共432人,他们的子孙在各部就更多了。这只是部分蒙旗的情况,其他地方还没算呢。所以好多蒙古贵族和满洲贵族都有亲戚关系。乾隆皇帝一次招待蒙古王公时就说:“来宴请的,基本都是儿孙辈的”,说明这关系有多密切,其他民族比不了。

还有一点,封禁保护政策。清朝限制内地汉人去蒙古地区种地,保护蒙古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还限制蒙古人和汉人交往,怕他们学汉文化、通婚被同化。当时蒙古族经济文化比汉族落后,扛不住人口多、经济文化发达的汉人冲击,容易让蒙古自己的经济文化衰退,社会动荡,影响清朝边疆安全。
清朝这么干,客观上保护了蒙古民族共同体,也保护了蒙古的生态环境。不过呢,一方面限制交往,另一方面通过中原和蒙古互市、内地商人去蒙古经商,互通有无,弥补游牧经济的不足,让蒙古社会得到中原经济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