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北宋名相吕端文言文)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

admin

吕端,字易直,935年生,1000年走的,北宋大臣,老家是幽州安次(现在河北廊坊安次区)。他爷爷吕兖,当年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手下当判官;他爹吕琦,官做到了后晋的兵部侍郎;他哥吕余庆,后晋时靠着门荫入仕,进了宋朝后,又当过成都府、蔡州的知州。

进了宋朝后,他当过太常丞、浚仪知县、定州同判,后来又去了成都当知府,还干过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开封知县,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也都干过。到了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他升了参知政事,差不多就是副宰相了。年底的时候,左谏议大夫寇准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俩人成了同事。

咸平元年(998年)夏天,吕端身体不太好,想辞职回家,宋真宗没同意,但免了他每天上朝的麻烦,还亲自跑到家里去看他。到了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病逝,享年66岁,朝廷追赠他司空,谥号“正惠”。

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北宋名相吕端文言文)(图1)

差不多1000年前,北宋太宗、真宗那会儿,吕端他们家两代人都在朝里当官。他从一个小地方的县官,一步步往上爬,当过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最后还做了宰相。

吕端这人长得挺精神,性格宽厚,待人忠厚,朋友多,讲义气,不爱钱,还喜欢施舍。他处理政务也挺有本事,慢慢就被宋太宗看上了,挺重用他的。早先吕蒙正当宰相的时候,太宗就有想让吕端上来的意思。后来太宗跟别人商量想提拔吕端当宰相,有人反对,说吕端这人“糊涂”。

太宗自己观察吕端很久了,马上就说:“他小事上是糊涂,大事上可不糊涂。”其实这时候,太宗心里已经铁了心要让他当宰相了。

太宗还写过一首钓鱼诗,里面有句“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意思就是,让吕端当宰相这事没得说了,非他莫属。过了几天,太宗就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吕端正式当上了宰相。

吕端当上宰相后,做事稳稳当当,公正廉洁,朝里朝外的人都夸他。太宗听到的奏章里,大多是夸他的话,对他的印象自然更好了。

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北宋名相吕端文言文)(图1)

吕端当宰相那年是至道元年(995年),从参知政事升上来的,当时他已经60岁了。太宗后来还后悔,说重用吕端太晚了。

不过呢,太宗也有点顾虑,主要是对寇准的使用,怕吕端当宰相后官比寇准大,寇准心里不平衡,就想了个临时办法,先过渡一下。

就让当时当参知政事的寇准和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说白了就是俩人隔天轮流管相府的事,平起平坐,太宗在旁边看着。

那时候朝里送来的奏折特别多,大家意见也五花八门,吵来吵没个准主意,“就吕端不怎么发表意见”。过了段时间,太宗下了亲笔谕旨:“以后朝廷的大事,必须经过吕端仔细审核,才能上报给我。”

这道谕旨,明显是太宗更信任、更重用吕端了。吕端觉得事儿到这份儿上,再推辞就不合适了,就爽快地接下了活儿,开始处理公务。

其实这时候,吕端才算真正成了有实权的宰相。好几年后,他的名声传得特别远,后来还被称为一代名相呢。


上一篇: 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宋夏战争中北宋有明显优势 (为什么最后会加快速度) 下一篇:直接影响了北宋历史-一书生在皇宫外喊冤 (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策的解读)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