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谁-小尧舜-被后人称作-完颜雍有什么功绩 (小是谁啊)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尧舜,完颜雍的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金史·世宗纪,赞曰,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说...
说起“小尧舜”,你可能想到的是古代贤君,但金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金世宗完颜雍。《金史》里对他评价特别高,说:“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
说到古代盛世,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汉唐的汉武帝、李世民吧?其实在金国,也有个“大定之治”,就是完颜雍搞起来的。他励精图治,全方位改革,把金国推到了巅峰,后人才叫他“北国小尧舜”。有个叫杨宏道的诗人还写诗夸他:“繁华消歇湛恩留……世宗更比孝文优。”
完颜雍刚继位时,金国可不太平,内部贵族斗得厉害,外面还有契丹人造反。他倒是挺有肚量,连以前的政治对手海陵王旧臣张浩,都直接拉来当宰相。等稳住局面、平了起义,他就转头搞国家改制、发展生产了。
首先,他选官特别不拘一格,不管你出身高低,有本事就上。比如后来的宰相移剌道,当初就是个都督府长史,完颜雍看重他的才能,直接破格提拔。再看官员升迁,不看关系,就看政绩。有个叫刘焕的,因为做事踏实,被完颜雍赏识,一步步从基层升到辽宁路转运使。这么一来,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就混不下去了,真正干事的反而能冒头。
他还挺人性化,规定60岁以上的官员可以主动退休。老官员能歇着,年轻人也有机会升上来,这事儿大家伙儿都挺支持。为了不让宰相权力太大,他还把宰相的活儿分给了尚书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三个人一起当宰相,谁也别想独揽大权。这样一来,皇帝的权威稳了,决策也更周全。
法律上他也下了功夫,觉得以前的条文太晦涩,老百姓看不懂,容易犯法。他就让法律文书学汉人的,写得通俗点,大家都能明白。这么改完,法律更合理,犯罪率也低了,社会治安好多了。
经济上,完颜雍更是把“与民休息”放在首位,毕竟老百姓日子过不好,国家也强不起来。他下了不少惠民政策:免奴为良、奖励生产、开放禁垦地,还大幅减税。农民们一看,种地收成能归自己,干劲足了,农业慢慢就恢复了。
不过,他坚持的“计口授田”制度,后来有点走样。战乱结束后,女真人没那么多奴隶种地,就把地租给汉人,结果女真贵族越来越富,平民却没地种。他后来下诏不让卖地、转租,还派括田官把地分给没地的女真人。可有些官员执行得太狠,把农民和小地主的地也分了,反而让大地主没受影响,农民更没地了,租佃制度反而更普遍了。
赋税徭役这块儿,他也动了大手术。以前金国三年查一次户口,贵族地主总瞒报,平民却逃不过赋税。1164年,他决定彻底盘查,1165年搞了个“通检地土等第税法”,统一标准,贵族和平民一样查,这事儿让赋税公平了不少。十年后,1175年,发现还是有人钻空子,他又搞了一次排查。这次更简单,直接按土地、牛、农具、奴仆数量分上中下三等,按等级收税徭役。这么一来,下层百姓负担轻了,社会矛盾也缓和了。
后来啊,金国真就做到了《金史》里说的那样:“群臣守职,上下相安……仓廪有余”,刑部一年才判十几二十个死罪,这“小尧舜”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其实完颜雍的改革不光政治经济,文化、科举、社会风气他也弄了不少。朱熹评价他:“他能尊行尧舜之道……偶合仁政耳!”当然,也不是他所有措施都管用,比如那个“计口授田”,最后就弄巧成拙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敢改革、会改革的劲儿,确实厉害。没全盘否定老传统,反而把汉人的法律精华学过来,让金国的制度更合实际。
《金史》里说,他继位虽然是大家劝的,但“天命人心之所归”,连古代圣贤都比不上。他搞的那些改革,让金国经济慢慢好起来,老百姓日子过得舒坦,社会也安稳了,这才有了“大定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