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完颜宗弼-金太祖第四子 (宋金对峙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
完颜宗弼,?~1148,,女真名为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曾多次参与灭辽、灭北宋的战争,皇统八年,1148,病逝,是宋金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完颜宗弼,就是后来咱们常说的金兀术,女真名叫斡啜,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子。这家伙活得挺猛,1148年才去世,宋金那会儿数得着的军事、政治双料狠角色。
作为阿骨打的小儿子,他打小就跟在爹身边,看着金军怎么跟辽干仗,耳濡目染,后来自己也就披上了战甲。
生在那会儿乱糟糟的年代,他几个哥哥都是金军里能打的狠角色,像宗望、宗辅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将领。在这么一群猛将堆里长大,宗弼自己也没落下,慢慢就成了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军。
天辅五年(1121年),金太祖又发动了一次大的反辽战,这会儿宗弼才刚穿上铠甲,跟着他叔父完颜杲一块儿出征,算是第一次上战场。

天辅六年(1122年)正月,金军打下了辽中京。后来有一次偷袭辽天祚帝,队伍路过青岭,宗望带着宗弼和一小队人马,结果撞上了辽兵。打起来的时候,宗弼的箭都用光了,他直接抢过辽兵的枪,亲手刺死了8个,还活捉了5个,这身手,确实不一般。
辽和北宋都被金灭了之后,赵构跑到了南方,拉起了南宋的旗号。
天会六年(1128年)七月,金太宗派宗辅带兵往南追宋高宗(那时候赵构在扬州)。宗辅从河北出发,宗弼当先锋,带着自己的队伍,先打下了濮州、开德、大名这些地方。金军兵分几路,一路往南打。
宗弼接着往归德打,在城外架起火炮对着城里,守军一看这阵仗,直接投降了。他这一路上简直势如破竹,宋军要么败,要么降。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州,又把郦琼的一万多守军打得落花流水。宗弼本来想从采石矶过江,结果被宋军郭伟堵在渡口,三天都没能过去。他就转头去了马家渡,那边守军不顶用,被他打败,还斩了宋将陈淬。到了十一月,宗弼终于率军过了长江,到了江宁西边二十里的地方,把宋将杜充的六万步兵、骑兵给干掉了,江宁府的陈邦光也跟着投降了。
宗弼让手下将领去打附近的城池,自己带着主力直奔临安(现在的杭州)。宋高宗听说临安守不住了,又跑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宗弼派阿里、蒲卢带着四千精兵当先锋去追宋高宗,又派讹鲁补、术列速去打越州,打败了宋将周汪。阿里他们一路打过去,过了曹娥江,快到明州了。宋守军顶不住,宋高宗直接上船跑海上去了。宗弼随后赶到,拿下明州。阿里他们又渡海到昌国县(今舟山),抓了明州太守赵伯谔,才知道宋高宗已经跑到温州,又往福州去了,他们就继续下海追。但金军刚来南方,不习惯水战,又被宋军的水师拦着打,最后只能退兵。宗弼带着人回了临安,天会八年(1130年)二月,他把江南搜刮来的金银财宝沿着运河北运,走之前还一把火烧了临安城。
这一仗,宗弼追着赵构打,不到两年时间,宋军被他打得没脾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后把赵构逼得只能往海上跑。这次“搜山检海”,虽然打得狠,但战线拉得太长,实在占不住地盘,就只好往北撤了。
宗弼跟宋军打了十多年,跟韩世忠、吴玠、岳飞这些名将都交过手,有输有赢。有时候仗打得挺难,但他总能咬牙挺过去,这统帅的劲儿,确实足。
天会八年(1130年),宗弼从临安往北走,结果在镇江被韩世忠的水师堵在焦山和金山之间。有天晚上,宗弼偷偷跑到镇江金山的龙王庙去探情况,差点被韩世忠的伏兵给抓了。

之后两军在长江上打得天昏地暗,金军好几次被宋军打得挺惨。金军想往上游走,韩世忠也带着人沿江追,一边打一边走,最后把金军赶进了黄天荡那个死胡同里,十万大军被困了四十天。急得宗弼团团转,后来听当地老乡的话,连夜把老鹳河的旧河道凿开了三十里,这才逃出黄天荡。结果退到建康(今南京),又碰到岳飞来拦,只好又折回黄天荡,想从这儿过江,跟援军会合。结果又撞上韩世忠的水师,宋军船多,又赢了一仗。宗弼没办法,贴出榜文招人想办法,最后还真让他找到了。四月二十五那天,天气好,江上没风,他用火攻,把宋军烧得够呛,这才总算过了江往北跑了。
黄天荡这一仗,金军不熟悉南方地形,又不怎么会水战,一直处于下风。宗弼能及时听老乡的话,收集情报,最后反败为胜,但宋军水师的厉害也让他有点后怕,后来他就主张别再往南打宋了。
天会八年(1130年)秋天,宗弼刚从江浙退兵没多久,又跟着宗辅跑到陕西打仗去了。
“富平之战”里,宗弼以少胜多,把张浚、吴玠兄弟带的宋军给打败了,占了陕西五路大部分地盘。天会九年(1131年)冬天,他带兵进四川,又跟吴玠、吴璘兄弟在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打了一仗,这次宗弼输得挺惨,死了上千人,自己也中了箭。天会十一年(1134年)冬天,宗弼突然带兵偷袭,总算把和尚原给拿下来了。后来他又去打仙人关,半路又被吴氏兄弟打败,只好退到秦中。宗弼发现跟吴氏兄弟硬打打不过,就玩心眼。他利用宋高宗怕打仗的软肋,在皇统元年(1141年)写信给宋高宗,让他把吴氏兄弟调回去,还答应“淮上的大军,等你们一来就全撤走”。宋高宗一看乐坏了,赶紧下诏不让吴氏兄弟再跟宗弼打。宗弼就这么不战而胜了。
从天会八年(1130年)宗弼从临安北撤被岳飞堵住开始,两人后来在藕塘、颍昌这些地方又打了很多次仗。郾城那一仗,宗弼最厉害的“拐子马”被岳飞的麻札长刀给破了,主力受挫。朱仙镇又输给岳军,宗弼都忍不住叹气:“撼山容易,撼岳家军难啊!”面对岳家军这堵打不破的墙,宗弼又使出了老办法,利用南宋朝廷对岳飞的猜忌,成功离间。宋高宗这操作,简直是自毁长城,杀了岳飞,宗弼这才长驱直入,过了淮河,打下泗州、濠州这些地方。皇统二年(1142年)二月,他逼着南宋签了“皇统和议”,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还得给金送银子、绢帛。
宗弼不光能打仗,政治上也挺有眼光的。
天眷元年(1138年),宗磐、宗固先后被杀;皇统元年(1141年),宗弼升了左丞相兼侍中,还当着都元帅,管着行台尚书省的事。虽然军政大权都在他手里,但他挺支持熙宗搞改革的。
金朝把河南、陕西拿回来后,行台尚书省从燕京搬到了汴京,主要管原来伪齐(1130年,金朝按宗翰“北归北、南归南、中原归中原”的主意,立刘豫当大齐皇帝,建了伪齐)的地盘。宗弼在行台废除了伪齐那些不好的政策,听了范拱的话,把旧税减了三分之一,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些。他还让原来伪齐的军队都解甲归田,大家伙儿都很高兴。

选官这方面,宗弼也有一套。他先后提拔了蔡松年、曹望之、许霖、张之周这些文人,这些人后来在海陵王、世宗那会儿都是管钱的好手。这些措施一搞,北方的社会经济慢慢恢复了不少。
宗弼提拔的汉官,大多是原宋朝的旧臣,他们跟金朝早期用的辽朝汉官韩企先、孟浩、田珏这些人不对付。皇统元年(1141年),宗弼回京帮熙宗,让蔡松年当了刑部员外郎,开始在朝廷里扶植新的汉官集团。皇统六年(1146年),右丞相韩企先死了,田珏被宗弼赶出朝廷。皇统七年(1147年)六月,他又找借口杀了田珏、奚毅好几个人,孟浩等34人被当成同党,发配到海上,尚书省一下子空了。宗弼扶植的新汉官集团取代了旧的,熙宗改革也往前推进了一步。
《金史》里评价宗弼说:“他把宋主逼到海岛上,最后定了以淮河为界的盟约。熙宗把河南、陕西还给宋人,是宗弼纠正了这个错误。宗翰死后,宗磐、宗隽、挞懒这些人沉迷富贵,各打各的小算盘,宗幹一个人也拿他们没办法。那时候要没有宗弼,金朝的国势可就危险了。世宗曾经说过‘宗翰之后,就数宗弼一个人’,这话可不是瞎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