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81岁的赵构-会选择在自己的盛年选择禅位真的是为了岳飞吗 (活到81岁的概率是多少)
赵构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皇位,在古代是最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了皇位就掌握了皇权,每个朝代都有皇子为了皇位手足相残,甚至弑父篡位,那把冷冰冰的龙椅被多少人虎视眈眈,几...
聊聊南宋那个有点特别的皇帝赵构吧?龙椅这玩意儿,古代谁不眼馋?坐上去就等于有了生杀大权。为了它,多少兄弟反目,甚至亲爹都能被儿子拉下马。龙椅冷冰冰的,但盯着它的人眼睛都是热的,几乎没人能扛住这诱惑。不过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例外。
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刚过五十就把皇位传了出去,自己跑去当太上皇,最后还活到81岁。这操作挺让人纳闷的:为啥正当年就退位了呢?
赵构这人,当了31年皇帝,期间不是在逃亡,就是在逃亡的路上。后来要禅位的时候,满朝文武都懵了,劝他再想想,结果他压根不听。
他是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那会儿,北宋被金国灭了,他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南宋就这么开始了。
刚当上皇帝没多久,手下的苗傅和刘正彦就造反了,赵构被逼得退了一次位,后来靠韩世忠他们帮忙才又坐回龙椅。
没消停多久,金军又打过来了,赵构带着大臣一路往南跑,从南京跑到杭州,最后把杭州定为都城,总算安顿下来。可这人吧,对忠臣不用,反而重用秦桧,把岳飞他们压得死死的。
1160年,宋军总算打赢了金军,赵构却开始过河拆桥,怕岳飞、韩世忠他们功劳太大压不住自己,就用“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了,真是可惜了这么个忠臣。
再看看赵构,一辈子逃命,身边净是些小人,忠臣一个不留,明明有能力当好皇帝,偏偏德行差了点。
到了1162年,赵构突然说要传位给太子。这下满朝都炸了,谁舍得把皇位往外扔啊?大家都在猜他到底为啥这么干。
这决定也太突然了,一点风声都没有。国家突然换皇帝,影响多大啊,大臣们赶紧劝他别冲动。
右相朱倻拿宋徽宗举例,说当年宋徽宗匆忙让位,搞得朝廷乱套,让金国钻了空子,北宋才灭亡的。让他再想想,别这么草率。结果赵构不听,就说自己“老了病了,早就想歇着了”,把皇位传了,自己当太上皇。
可他禅位那年才50岁啊!后来活到81岁,哪像“老且病”?那到底是为啥呢?
关于赵构为啥盛年禅位,后人猜了好多说法,大概有这么几种:
他传位的这个太子,叫赵昚,是从太祖赵匡胤的后代里挑出来的。
赵构19岁前生了五个闺女,20岁才得了个儿子赵旉。可惜后来他复位的时候,带着赵旉去建康,赶上兵变,孩子受惊吓生了场大病,没过多久就没了。从那以后,赵构再没生过儿子。
赵昚不是赵构亲生的,他偏要把皇位传给这个养子,这事确实挺奇怪的。结合当时的情况,大家猜了三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种,可能当皇帝当腻了。天天批奏折、见大臣,估计也烦透了。而且他没儿子,早晚得传给养子。退位后他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宋金打仗、官员任免这些大事,他还是会插手。
而且说不定赵构也觉得赵昚这孩子不错。百善孝为先嘛,赵昚对他特孝顺,知道他怕热,专门给他建了个“选德殿”。不光物质上,还帮着他维护名声,比如把岳飞的谥号改成“武穆”。这么孝顺的孩子,能差到哪去?
第二种,可能就是怕死。孙子兵法说“擒贼先擒王”,两国开战,皇帝肯定是首要目标。敌军打过来,第一个抓的就是他。赵构这辈子,逃命都逃怕了。
想想看,赵构当皇帝那会儿,金国天天来打,南宋刚建立,国力又弱,他从南京跑到杭州,甚至躲到海上过。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要是当太上皇,是不是就不用这么拼命跑了?
结果禅位第二年,金军又打来了,兵临城下,这太上皇赵构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跑路。这下更坐实了他是怕死才退位的说法。
第三种,可能是心里有愧,没脸给岳飞平反。岳飞多好的将军啊,为南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老百姓都爱戴他。赵构怕他功劳太大压不住自己,就用“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了。
说不定后来他后悔了,知道自己因为猜忌害死了忠臣。但皇帝嘛,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可能站出来说“我错了”。
结果赵昚一登基,当年就给岳飞平反了。你想啊,刚当上皇帝,凭什么要给一个被太上皇杀了的人平反?大家猜,这肯定是赵构授意的,不然不是打自己脸嘛。所以多多少少有他默许的意思。
退位后的赵构也没难为赵昚,俩人处得挺好。赵昚就是宋孝宗,后来也活到81岁,挺长寿的。
赵构没当太上皇就控制朝政,没把赵昚当傀儡。俩人父慈子孝,宋孝宗第一个年号叫“隆兴”,意思就是“把绍兴的路子发扬光大”,也说明他听赵构的话。
这么看,赵构选赵昚当继承人,可能还真挺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