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什么说皇家寺庙 (为什么说皇家姓过腊月的人)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大相国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春天了,万物复苏,宅在家中躲病毒做贡献的各位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小伙伴们,现在疫情依然处于关键时刻,还没到摘口罩出去扎堆的时候,不要有侥幸心...

admin

春天了,万物复苏,宅在家中躲病毒做贡献的各位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不过啊,现在疫情还没完全过去,口罩还是得戴好,别急着扎堆,咱们先云逛逛,过过眼瘾也行。今天带大家“穿越”回北宋,逛逛汴京城最大的商业中心——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啊,在北宋汴京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佛教寺院。它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年间,后来到了宋太宗年间,太宗皇帝还亲自给它题了块匾,叫“大相国寺”。这寺里的主持都是皇帝赐封的,皇家各种巡幸、祈祷活动也多在这儿办,所以它还是座皇家寺庙。

为什么说皇家寺庙 (为什么说皇家姓过腊月的人)(图1)

顶着“皇家寺庙”的名头,香火自然旺得很。但有意思的是,这座本该超脱红尘的寺庙,愣是扎进了宋朝的经济浪潮里,还闷声干了件大事——成了汴京最大的商业中心。

先说说寺里的“万姓交易”。《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专门给老百姓做买卖,叫“万姓交易”。这频率对皇家寺庙来说已经挺高了,说明当时大家多爱来这儿逛啊。

那汴京百姓能在这儿买到啥呢?货品全乎得很,吃、喝、玩、乐,啥都有。寺门口那块儿,卖的都是活物,什么飞禽、猫、狗,“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往里走第二、三道门,就是日常百货了,蒲合、屏帷、洗刷用具、时果脯腊,甚至弓剑都能买到,摊位还挺规整,架着彩色帐幕,看着就热闹。

再往里,靠近佛殿的摊位都是固定摊位,有老字号,像“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的比和潘谷墨”,老顾客来了直接找摊主,各取所需。

为什么说皇家寺庙 (为什么说皇家姓过腊月的人)(图1)

佛殿后面的资圣门前,可是文人墨客最爱去的地儿,卖书籍、古玩、字画,还有各地官员卸任后带的土特产、香料药材,跟现在的潘家园差不多。听说李清照和赵明诚两口子就常来淘宝,说不定他们淘的宝贝就在这儿呢!后廊则是占卜算卦的摊位,想问个吉凶的,也能在这儿找到。

再说这大相国寺,也挺“另类”。作为皇家寺庙,香火钱肯定不愁。但宋朝那会儿全国都在搞经济,寺庙也不能落后啊,有摆摊的就有逛街的,索性就开始卖吃的,挣点“伙食费”。

连大殿两边的廊下都没闲着,各寺院的师姑们在这儿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帽子、绦线啥的。所以说啊,真正的修行人哪能完全脱离俗世?在俗世里练心,心中有佛才是真本事。

相国寺的门阁和资圣门各有五百尊金铜罗汉、佛牙,想在这儿吃斋、献供,得主持批准,不是随便就能进的。寺庙规模大,僧人多,建筑也金碧辉煌,“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寺里大厨手艺也好,大型斋会时,三五百份饮食茶果一会儿就做好了,这手艺,香火钱少不了。

为什么说皇家寺庙 (为什么说皇家姓过腊月的人)(图1)

更绝的是,寺里还有饭店,还以“猪肉”出名!宋人张舜民在《画墁录》里提到“烧朱院”,据说以前有个叫惠明的和尚,特别会做炙猪肉,味道一绝。北宋的杨大年就爱呼朋引伴来吃,还跟和尚开玩笑:“你一个出家人天天烧猪肉,客人天天喊,名声不太好听吧?”和尚一合计,干脆用谐音,改叫“烧朱院”!这大相国寺,是不是挺“另类”的?

宋朝啊,真算得上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光时刻。立国初期就鼓励大家搞经济,没有前朝“重农抑商”那套,“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皇帝忙着搞经济,大臣们也跟着投资理财,连包大人都是理财高手。上行下效,百姓富了,和尚们也不甘落后,弄个“大集”出来,全民买买买,一起搞经济。

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可能佛祖知道,高僧明白,咱们普通人听着云里雾里。修行非得在寺庙里吗?当然不是。要在红尘里修,像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尝过人生苦楚,才懂四大皆空,才懂什么是舍弃、放下。所以啊,烧猪肉的大相国寺,才是佛寺本来的样子——和众人一起修行,修人间道,悟心中佛。

很多人说北宋灭亡后,汴京繁华不再,相国寺的交易还在,但东西少了以前的“味道”。可佛法里讲因果循环,历史就是这么往前走的。就像这场疫情,咱们相信,每个春天,总会来的。


上一篇: 宋朝词人周邦彦简介-旧时词论为何称他为-词家之冠 (宋朝词人周邦彦的别号是什么) 下一篇:他们为何不愿主动退休-宋朝官员的待遇有多好 (他们为何不愿离婚)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