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朱-这个词?-猪-朱-明朝皇帝姓-猪-谐音-那古人是如何避开-与 (朱这个词怎么组词)

古人对于名字看的很重,所以名字中往往包含一个家族的辈分,是要载入族谱的,所以什么时候叫名,什么时候叫字也是很有讲究,如果当皇帝跟动物谐音之时,必须得避开,否则你过年了说,杀猪了,,那么就是说,杀朱了,...

admin

古人给名字看得特别重,所以名字里往往带着家族的辈分,是要写进族谱的。什么时候叫名、什么时候叫字,这事儿还挺讲究的。

要是皇帝的名字跟某种动物谐音,那可就得避讳了。比如过年说“杀猪了”,这不就成了“杀朱了”?在明朝,这话听着就跟要造反似的。

那明朝人咋避开“猪”这个字呢?翻翻书就能发现,那时候“猪”一般用“彘(zhi)”或者“豕(shi)”这些字代替,这么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朱-这个词?-猪-朱-明朝皇帝姓-猪-谐音-那古人是如何避开-与 (朱这个词怎么组词)(图1)

不过要说在这事儿上较真儿的,还得数朱厚照,传说他干过件挺夸张的事儿。

朱-这个词?-猪-朱-明朝皇帝姓-猪-谐音-那古人是如何避开-与 (朱这个词怎么组词)(图2)

正德十四年,唐伯虎看透了宁王朱宸濠的真面目,赶紧装疯卖傻才躲过一劫——因为宁王反了。

住在紫禁城的朱寿(其实就是皇帝朱厚照),听说这事儿可乐坏了,因为他打算御驾亲征。

大军浩浩荡荡往南走,结果走到半路,听说有个叫王阳明的人已经把宁王给平了,朱老板立马不高兴了。

可转念一想,他这御驾亲征,说白了就一个目的:玩。既然仗打不成,也当不成将军了,那还不如去江南好好玩玩。

沿途的地方官听说皇帝来了,哪敢怠慢?好吃好喝地供着。可能因为没打成仗,朱厚照这一路心情都挺闷的。有次宴会上,满桌好菜摆着,他瞅着都没胃口,尤其是看到猪肉,当场就炸了——“猪”?那不就是我“朱”吗!

这肉还能吃?立马就下了道《禁猪令》。《万历野获录》里记着这道圣旨,内容挺狠的: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爲未便。爲此省谕中央,除牛羊等不由外,行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知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瞧瞧,这道圣旨够狠的吧。

你以为这是野史瞎编?其实正史里也有记载。《明书·武宗本纪》说:“九月,上(指武宗朱厚照)次(巡视到)保定(河北省清苑县)禁民间养猪,着为令。”《明实录·武宗实录》也提:“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者发配充军。”

朱老板不让养猪吃猪肉,主要就是“朱”和“猪”同音,还有个次要原因——他本人属猪。

可接下来就尴尬了:猪、牛、羊一直是祭祀的贡品,叫“太牢”。没了猪肉,这不合礼法啊,对祖宗也不敬。万一列祖列宗怪罪下来,那可兜着走。

而且朱老板自己也吃惯了猪肉,不习惯啊。所以几个月后,他又解了禁,但猪的名字得改,叫“彘”或者“豚”,总之不能叫“猪”。

可朱家的列祖列宗好像还是不乐意,结果一年后,就把朱厚照给带走了。


上一篇: 为何明朝侍郎刺尽忠报国-岳飞背上刺尽忠报国被尊敬-却被耻笑 (为何明朝侍郎那么多) 下一篇:明朝皇帝引进美洲玉米解决饥荒问题-首先传入广西-人口增长两亿 (明朝引进了哪些作物)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