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发泄对她的不满做了哪三件事情-刘娥死后 (宋仁宗期间)
描绘宋朝的,清平乐,因为用心的情节,考究的服装等让观众很是喜欢,笔者也挺喜欢这部剧的,所以就跟大家聊一聊这部剧背后的一个真实故事,刘太后死后,宋仁宗为发泄对她的不满,做了三件事情,究竟是哪三件事情呢?...
最近追《清平乐》真的上头,剧情和服装都太用心了,尤其是刘太后和宋仁宗那段,看得人又揪心又好奇。今天就随便聊聊剧里没细说的事儿——刘太后一死,宋仁宗憋了那么久,到底干了三件啥事儿?
历史上宋仁宗在刘太后走之前,压根儿不知道自己身世真相。直到刘太后没了,他才明白:自己亲妈其实是刘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当年宋真宗临幸了她,才有了宋仁宗。那时候宋真宗特宠刘娥,想立她为后,可刘娥没生下孩子。偏偏宋仁宗出生了,宋真宗干脆对外说这是刘娥生的,把孩子留她身边养着,还借机把刘娥扶成了皇后。

刘娥心里门儿清,这事儿早晚得露馅儿,所以宋仁宗小时候,她把饮食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教育也抓得特严,比亲妈还亲。为啥这么用心?估计是想等宋仁宗知道真相后,念着她的好,不至于太难为自己和娘家人。
公元1033年,刘太后走了,国家大权总算到了宋仁宗手里。以后身边再没这么个人管着,他总算能放开手脚干了。
刘太后以前教得挺好,宋仁宗政治素质其实不差。可一知道自己身世被瞒,心里肯定挺复杂——除了懵,估计也犯嘀咕:刘太后对我这么好,为啥要瞒我?
但不管怎么说,想到自己亲妈没享过一天福,宋仁宗对刘太后多少有点怨气。再加上刘太后在朝堂上势力太大,碍手碍脚,他必须先把刘太后留下的“老底子”清了。接下来他就干了三件事。
第一招,先动那些最关键的位子
宰相、枢密使、参知政事这些手握大权的官儿,宋仁宗直接换人。之前的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这些人,全被踢到外地去了。史书里说:“己末,吕夷简、张耆、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皆罢。”把刘太后的老班底清走,接下来就得建自己的队伍了。
第二招,把被贬的人弄回来
刘太后当政的时候,不少人因为得罪她被贬外地。这些人心里对刘太后有意见,又有本事,正好能给宋仁宗用。比如范仲淹、宋绶、张士逊,都被召回重新上岗。史书里写:张士逊当昭文馆大学士,李迪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随当参知政事,李谘当枢密副使,王德用当签书枢密院事。
这么一通任免,刘太后的残余势力慢慢清干净了,宋仁宗自己的班子也搭起来了,以后执政就有了底。
第三招,收拾刘家的亲戚
对刘家外戚,宋仁宗早就憋着一股火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取消了对刘太后她爹刘通的避讳。封建社会皇帝的名讳别人不能提,显示皇权独尊。刘通一个啥辈分的人,凭啥享受这待遇?宋仁宗就拿这个开刀。比起历史上那些杀外戚的血腥手段,他这处理算温和的了。也说明刘太后以前没白疼他。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宋仁宗算是把刘太后的威风打了下去,靠打压她完成了自己的“逆袭”。皇帝的威望,就在这一系列干脆利落的动作里立起来了。
刘太后以前对他再好,该藏的也藏了,可人死如灯灭,挡不了路了。对当时的宋仁宗来说,啥都没自己坐稳江山、干点实事儿重要——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