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峰二首-这首诗该如何赏析-唐代诗人高适所写 (登百丈峰二首其一)
登百丈峰二首,唐代,高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晋...
登百丈峰二首【唐代】高适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今天读高适这两首诗,感觉像跟着他一起爬上了百丈峰。早上刚登顶,他没急着看山景,先盯着远处的燕支道看——这地方当年可是匈奴的老巢,汉兵打了好多年。看来他登高真不是为了赏景,心里装的都是边关的仗怎么打、怎么守。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这两句画面感太强了。青天下的汉军营垒还在,可胡地天空白茫茫一片,像被扫过似的,冷飕飕的。看着这些,他肯定想起霍去病当年连年征讨的威风,可转念又叹气:“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打了这么多年,匈奴没灭掉,寒山还是空荡荡的,不是白费力气吗?
最后“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鸿雁年年飞,自然恒久在,可人间那些征讨纷扰,早被时间淹没了。他大概站在那儿,看着鸿雁发呆,心里挺不是滋味。高适在别的诗里说过“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觉得打仗不是长久之计,可现在看到霍将军的战绩,又有点迷茫:到底怎么才能让边关安稳呢?
第二首突然从边关跳到晋朝,他大概是想,边关乱,根子可能还在朝堂。晋武帝没管好后世,惠帝又昏庸,结果“豺狼塞瀍洛”,胡人打进中原,天下乱成一锅粥。老百姓像待宰的羔羊,政权弱得谁都能欺负。现在看着白庭路对着青阳门,他肯定在想:别学晋朝啊,内政不修,外患可就来了。那些天天争权夺利的君臣,最后不也跟草根一样?真够讽刺的。
读着读着突然觉得,这诗像预言。后来唐朝真乱了,五代十国跟南北朝似的,高适当时写这些,大概没想到真会一语成谶吧。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这两句读着心里发紧。当年的边关路还在,宫门也还在,可朝堂上的人早换了一拨。他大概想提醒当权者:别只顾眼前名利,忘了历史的教训。
整首诗读下来,边关的苍凉、历史的沉重、现实的忧虑,全揉在一起了。高适不是光写景,他是借登高,把心里那些关于边防、关于朝政的纠结都倒出来了。这种诗,越品越有劲,不像有些诗光漂亮,没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