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有丝丝凉意-杜牧的经典唐诗之一 (有丝丝凉意)
安史之乱之后,唐诗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盛唐华美篇章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中唐和晚唐的诗歌,中唐以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晚唐则是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等人的天下,尤其是杜牧,写出了诸多精彩的唐诗七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这首《秋夕》,一眼看去就是写秋天的晚上。秋天的晚上本来该是凉快舒服的,熬过夏天那股子闷热,吹点凉风多惬意。但这诗里,半点舒服劲儿没有,每句话背后都透着股凉气,甚至让人觉得骨头缝里都发冷。
这诗写的,其实是个被冷落的宫女。日子又单调又没劲。她们从小就被送进宫,早早离开家,这辈子算是被困住了,过不上正常人日子。年轻时候或许还能靠脸蛋得宠,人老珠黄了,就只能在宫墙里头,等着自己那点生命之火慢慢烧完。
“银烛秋光冷画屏”,天快黑了,蜡烛照着画屏,一个“冷”字,整首诗的调子就定下来了。凉丝丝的,一句话就把宫女的生活环境勾勒出来了,连点暖和气儿都没有。
“轻罗小扇扑流萤”,手里还拿着轻罗小扇,估计是以前夏天扇习惯了,现在还以为能扇风呢。可现在身边哪有热气,只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这一句更凉了,萤火虫这东西,得人少的地方才有,说明这宫里多荒凉啊。

这么凉飕飕的环境,夜色又来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台阶凉得像水,又一个“凉”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可她呢,偏不回屋,就赖在冰冷的台阶上不走。
她在干啥呢?“卧看牵牛织女星”。这人世间的冷暖怕是都尝遍了,只能往神话里头找点暖和气儿。这么一找,更反衬出诗里的凉有多厉害,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躲都没处躲。
这诗真真是唐诗里头最精致的之一了。没画多少画,也没啥大起大落的感情,可诗人就靠这股子清冷的劲儿,让后人读了都拍案叫绝。
整首诗凉得不行,就像那女子的生命之火,在幽冷的环境里一点点灭了。她本来也是活生生、有温度的人,可被锁在宫里,只能抬头望望天,想想神话里的故事,安安静静等着自己一点点消失,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