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打败蒙古铁骑-看看朱元璋的养马政策 (为打败蒙古铁路的原因)

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实力的象征,古人甚至把马匹看得比钱粮还重要,在与北元军队的交战中,明军兵力有余,只是马匹紧缺,朱元璋戎马一生,十分重视养马,认为,马政,国之所重,在战场上,骑兵冲锋陷阵...

admin

古代打仗,马匹可比钱粮还金贵,简直是实力的硬通货。朱元璋那会儿,明军兵力倒是不缺,就是战马急缺,他老人家戎马一生,早就把“马政”看成了国家大事——毕竟战场上骑兵一冲锋,那机动性和灵活性,步兵根本比不了,要是没马,再厉害的将军也白搭。而且他在京师指挥,驿站传消息得靠马,运粮草也离不开马。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云南,云南那山多,肯定得用大量战马,他就赶紧派人去传话给播州的杨铿,让他出三千匹马,再带两万兵当先锋;还让金竺的密定献五百匹。对了,洪武五年那次北征吃了败仗,之后整整十五年都没敢对北元大举动兵,后来学者琢磨,战马不够,估计是卡脖子的主要原因。

为打败蒙古铁骑-看看朱元璋的养马政策 (为打败蒙古铁路的原因)(图1)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琢磨着历史上马政的教训,慢慢搭起了一套管马的办法。洪武四年,先在答答失里营设了个群牧监,挑水草好的地方立官署,专门养马。结果洪武五年远征漠北,马损了一大把,洪武六年赶紧在滁州重设群牧监,没几天又改成太仆寺,设了个从三品的太仆寺卿管这事,归兵部管。接着就让应天、庐州这些地方的百姓养马,江北水草方便,一户一匹;江南地方水草差点,十户一匹,官府还挑上等马当种马。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又改成江北五户共养一匹。

洪武七年八月,又加了二十七个牧监和群官,归太仆寺管。洪武二十三年,定了十四个牧监、九十七群。可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干脆把所有群、牧监都撤了,让地方官府管民间养马。洪武三十年,在北平设了个行太仆寺。不光这些,有些卫所自己也养马,朱元璋还从马市、茶市换回来不少马呢。


上一篇: 骑兵在历史上最为有名且影响力最大的-为何要数蒙古铁骑 (骑兵在古代的战斗力) 下一篇:他本是明朝驸马-最后因走私茶叶被处死 (他本是文臣)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