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使得南宋灭亡的导火线是什么事情吧-宋理宗的-南柯一梦 (使得南宋灭亡的是谁)

南宋灭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南宋名将孟珙亲率大军率先攻入蔡州城,旋即,蒙军主帅塔察儿亦率军攻入蔡州,此时金哀宗见大势已去,便将皇位传给了骁勇善...

admin

南宋灭亡的故事,大家熟吗?今天随便聊聊~

1234年正月初十,南宋名将孟珙带着人马冲进了蔡州城,紧接着蒙古的塔察儿也带兵攻进来了。这时候金哀宗一看不行了,赶紧把皇位传给大将完颜承麟,就是后来的金末帝,想着让他带人突围,保住金国。没过多久,宋蒙联军破城的消息传来了,金哀宗就在幽兰轩上吊死了,才三十七岁。

使得南宋灭亡的导火线是什么事情吧-宋理宗的-南柯一梦 (使得南宋灭亡的是谁)(图1)

金哀宗一死,完颜承麟收敛了他的尸体,接着就带兵出去打,结果人太少,打不过,没多久就战死了,金国就这么没了。

蔡州之战过去四十五年,南宋也在崖山之战里,跟着军民的叹息声一起完蛋了。

后来好多人把南宋的“联蒙灭金”跟北宋的“联金灭辽”放一起说,觉得都是宋朝自己作死,眼光短浅。这两事咱今天不多说,上一篇聊过“联蒙灭金”其实没错,今天咱就扒扒,到底啥才是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

咱们把时间拉回遥远的1234年,蔡州之战后,孟珙按盟约带兵往南撤,蒙古那边也被宋军的战斗力吓到了,管灭金那事的塔察儿接到大汗窝阔台的命令,让他带大军北撤,河南(黄河以南,下同)那块地儿当缓冲区,别跟南宋打起来。

孟珙带着金哀宗的遗骨回临安的时候,全城百姓都出来欢迎,好多人高兴得直哭,百年的耻辱,今天总算洗掉了!

这时候刚亲政的宋理宗听说蒙古大军撤了,河南只留了点人马驻守,他眼睛一亮,觉得机会来了——北伐中原,收复三京,这样自己就能名垂青史,成个圣明君主了。

使得南宋灭亡的导火线是什么事情吧-宋理宗的-南柯一梦 (使得南宋灭亡的是谁)(图1)

宋理宗这想法,跟想跟灭金有功的史嵩之一党(孟珙是史嵩之手下大将)较劲的管两淮防务的赵葵、赵范兄弟一拍即合。赵家兄弟立马就提了个计划:“先稳住中原,守住黄河,拿下潼关,再把三京收回来”,这明显就是拍宋理宗马屁,迎合他想表现自己贤明的心思。

谁知道这计划一出,满朝文武和有见识的人都反对。当时当官的乔行简本来病着在家,一听这事,带病上朝指着赵家兄弟鼻子骂他们误国,还连着问了宋理宗三个问题,直接把他问得说不出话。就连一直主张灭金的名士真德秀都说:“把江淮的兵调去守没用的空城,把江淮的粮食运去种荒废的土地,想变富?根本来不及,先把自家根基搞垮了!”

还不止这样,管京湖防务的史嵩之也说了,京湖那边连年闹饥荒,士兵们打了好几年仗,河南早被蒙古人折腾得不成样子,想在那儿搞补给比登天还难,直接拒绝出兵。管四川防务的赵彦呐也跟着拒绝出兵。

可就算这样,宋理宗还是非要出兵,还拉上了丞相郑清之,直接下诏让川渝、京湖、两淮三大战区都去北伐。但赵彦呐和史嵩之死活不动,最后只有赵葵、赵范兄弟手下的两淮军真的去了。

赵家兄弟一听消息也傻眼了——他们本来想的是,至少从三大战区凑十五万精兵,从京湖打过去直取河南,结果现在就六万两淮军,还从两淮出发!

那时候黄河老改道,下游天天发大水,从两淮出兵肯定受影响,尤其是运粮的队伍,得绕大圈才能到河南。这么一来,两淮军随时可能因为没粮草打败仗。

使得南宋灭亡的导火线是什么事情吧-宋理宗的-南柯一梦 (使得南宋灭亡的是谁)(图1)

可圣旨都下了,赵葵只能硬着头皮带兵北上。刚开始,蒙古留守的人少,还有意示弱,宋军很快就打下了开封,收复了北宋的都城。但这时候两淮军粮草也跟不上了,带先锋军的全子才想等粮草到了再继续打,收复更多地方。赵葵这时候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直接把全子才给撤了,换徐敏子带先锋军先进洛阳,其他人等粮草到了再跟上。

就因为赵葵太想立功,两淮军彻底完了!没多久,蒙古的塔察儿就截了给徐敏子运粮的第二梯队。徐敏子听说粮草没了,先锋军又断了顿,只能硬着头皮突围。一开始宋军精锐,蒙古人没占到便宜,但时间一长,宋军没粮食,蒙古人又是骑兵,一万多两淮军精锐就这么被耗死了,徐敏子自己逃了一条命。

赵葵听说入洛的部队被打垮了,本来想带兵去救,还想跟蒙古主力决战,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两淮军的运粮队因为黄河发大水,粮草根本运不到前线,赵葵只能带兵撤退。撤退的时候他又没跟将士们说清楚,导致军心散了,全线溃败,这就是“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之后,蒙古以此为借口,大举打过来。宋理宗也因为这次失败,啥锐气都没了,天天沉迷享乐,后来余玠死了,刘整又叛变变节,南宋的丧钟,其实那时候就已经敲响了……


上一篇: 唐朝女诗人薛涛跟众多才女一样-都有着怎样的人生 (唐朝女诗人薛涛) 下一篇:南宋第一常败将军-吕文德为何还能加官进爵 (南宋第一名臣)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