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只是个孤儿-为什么她能够一步登天独揽大权 (刘娥只是个孤儿吗)
刘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差点就成了宋朝的,武则天,,她是宋真宗第三位皇后,宋真宗死后刘娥总览大权,把持朝政十余年,期间将反对她的势力全部击败,不过...
刘娥差点就成了宋朝的“武则天”。她是宋真宗第三任皇后,真宗死后,她总揽大权十多年,把反对她的势力全收拾了。不过后人评价她,说她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当时有大臣暗示她可以称帝,她却说自己不会对不起大宋。可她掌权又是实打实的,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呢?今天就聊聊这位狠角色。

说到女人掌权,大家可能先想到吕后、武则天,还有后来的慈禧老佛爷。但其实宋朝初期,也有这么一位厉害的后宫角色——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就是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的原型。这事儿到底是真还是戏说呢?
按理说,帝王选后,出身得尊贵,得是王侯将相家的女儿;得美貌,能抓住皇上的心;还得有脑子,后宫那地方,没点脑子连活都活不下去,更别说当皇后了。
那平民出身的刘娥,咋就一步登天独揽大权了呢?美貌肯定不用提,关键是四十多岁了还能被宋真宗独宠,说明她脑子是真厉害。再看她登顶的过程,只觉得四个字:天选之人。
刘娥是四川人,蜀地美女多,13岁就嫁给了当地一个银匠。后来夫妻俩跑到京城开封,做银饰生意。做生意嘛,总得抛头露面,结果她的美貌被襄王府的侍从看上了,侍从跟襄王赵恒(后来的宋真宗)一说,赵恒直接一见倾心,茶饭不思。

侍从懂赵恒的心思,找到银匠,说襄王看上刘娥了,想纳进王府。银匠心里盘算:自己这小本买卖,糊口还行,想富贵?难啊!不如趁机攀上王府的高枝,于是隐瞒了俩人是夫妻的事实,说跟刘娥是表兄妹。
赵恒就把刘娥接进了王府,宠得不行,打算娶她当王妃。结果这事被宋太宗知道了,太宗觉得刘娥出身太低,横加干涉,下令把她赶出开封,还让赵恒娶了大将潘美的女儿潘氏。不过潘氏命薄,没生孩子,22岁就死了。太宗又让赵恒娶了郭氏。
赵恒可没忘刘娥,偷偷把她养在城外一个王府侍从家里,吃穿用度都由王府供应。刘娥平时闲着没事,就看书,研究琴棋书画,慢慢把自己变成了个有内涵的女人。这一养,就是十五年。
公元997年,太宗驾崩,赵恒即位,成了宋真宗。即位后,立郭氏为皇后,同时把刘娥接进宫,封了个四品美人。这时候刘娥想当皇后,希望还不大。按规矩,得立郭氏的儿子当太子,太子将来即位,她就没戏了。可历史这玩意儿,最爱峰回路转。
郭皇后生了三个儿子,结果都没活过10岁,全夭折了,没多久郭皇后也病死了,刘娥又有了机会。宋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可群臣反对,只好作罢。
后宫里,母凭子贵是铁律,刘娥自己没怀孕,心里肯定急。后来她想了个法子:让宋真宗临幸了自己的侍女李氏,对外就说自己怀上了。李氏生了个儿子,叫赵祯,刘娥直接抱过来自己养,对李氏也不错。哪像戏里说的那样把人打入冷宫,刘娥这锅背得也太冤了。
宋真宗下诏册封刘娥为皇后。这时候的刘娥已经饱读诗书,懂古今,熟悉政事,经常帮宋真宗处理朝政,出谋划策,慢慢就染指了权力。
就在刘娥四十四岁那年,对她宠得不得了的宋真宗驾崩了。真宗留了遗诏,立赵祯为帝,皇后刘娥辅政。有了这遗诏,刘娥开始光明正大地垂帘听政。
宋仁宗赵祯当时才11岁,朝里大臣上奏的大小事,都由刘娥一个人拍板。当时的宰相丁谓,觉得皇上年幼,皇后刚掌权,根基不稳,想结党营私,结果被刘娥察觉,直接给罢免了。她还拉拢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大臣,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公元1033年,刘娥病重,才把权力还给宋仁宗,没多久就去世了。后人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意思是有吕后、武则天的本事,但没干过那些坏事。其实她要真想当武则天,也不是没机会,可能是念着宋真宗当年的情分吧?

刘娥本可以效法武则天自己称帝,但没这么做。或许她心里,始终记着宋真宗当初的宠爱,也或许,她真的不想对不起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