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原因-赵桓当了十年太子死活不肯登基 (拔气罐拔出水泡这是什么原因)
自古以来,除了三皇五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我国古代的帝位传承几乎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家天下模式,除了朝代和政权更迭之时,要不然,这个传统几乎无人能够打破,宋徽宗赵佶也是这么想的,他...
中国古代的皇位传承吧,除了传说里尧舜禹那会儿搞禅让,后来基本就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传下去,老朱家老李家都是这么干的,除非朝代换血,不然这规矩谁也改不了。
宋徽宗赵佶呢,觉得自己比别的皇帝都聪明,别人都是死了才传位,他偏不,活着就把皇位给了亲儿子,觉得自己跟大禹禅让给启似的,挺“贤明”。
可赵桓这儿子,偏偏不领情。8岁当定王,15岁成太子,25岁他爹直接要把皇位给他,这事儿放哪个皇子身上都得乐疯,赵桓却死活不干,为啥呢?

问题就出在他爹宋徽宗身上。赵佶是北宋第八个皇帝,到他这儿,国家早就外患丛生了。北边金国跟北宋联手灭了辽国,辽国的地全归了金国,唇亡齿寒啊,金国下一个目标明摆着就是大宋。
那宋徽宗在干啥呢?这人吧,压根不会搞政治军事,就喜欢吟诗作画、弄琴下棋,整天沉浸在文人的小世界里,对外边金国吞了辽国,下一个就轮到宋朝的事,一点没当回事。
果然,1125年,金国大将完颜宗望带兵打过来了,北宋根本没防备,宋徽宗直接懵了,脑子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该咋防守。大将郭药师还投降了,金军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开封城下了。
宋徽宗一听战报,当场吓晕了。缓过劲儿后,他第一个念头不是咋打仗,而是赶紧把锅甩给儿子,立马让人写圣旨,让太子赵桓赶紧登基,让他当亡国皇帝去背骂名。

赵桓又不傻,他爹自己不想当,还坑他,这事儿他门儿清。所以死活不接。宋徽宗一看软的不行,直接让人把赵桓打晕,强行给他穿上龙袍搞禅让仪式,等赵桓醒来,已经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了。
赵桓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当上了皇帝。但他对他爹也不客气,宋徽宗想跑南方避难,宋钦宗死活不让他走,让他老老实实待在开封皇宫里。
宋钦宗刚上台时,用了主战派李纲,打了几场胜仗,挺给劲。结果后来听信小人谗言,把李纲给撤了,转头搞求和。没多久就亡国了,金军打进开封,把宋徽宗父子全抓了,三千多皇室成员一块儿被捕,赵桓当了一年多皇帝,北宋就没了。
据说金军没立刻杀赵桓。按《大宋宣和遗事》说,他们让57岁的赵桓和81岁的辽国亡国皇帝耶律延禧打马球。耶律延禧是北方人,骑术还行,想趁机骑马逃跑,结果被乱箭射死了。赵桓呢,有严重风疾,骑术又差,乱中被马掀下来,让万马踩死,死得特别屈辱。
所以说啊,当皇帝也别当亡国皇帝,不光背千古骂名,下场还惨,一点好处没有,两头受罪。还是当老百姓实在,反正兴也苦,亡也苦,老百姓最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