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记第六十八回-元帅收服金眼国-元帅兵阻红罗山 (西洋记小说每一回简介)
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又名,三宝太监西洋记,三宝开港西洋记,等,是明代罗懋登所著长篇神魔小说,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
《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又叫《三宝太监西洋记》《三宝开港西洋记》这些,是明代罗懋登写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成的书。今天翻到里头一段,觉得挺有意思,跟大家唠唠。
全书二十卷一百回,就是根据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编的,讲的是永乐年间郑和挂帅出征,副手是王景宏,一共平了三十九国。前十四回写碧峰长老出家降魔、跟张天师斗法,十五回开始才是郑和下西洋,靠碧峰长老和张天师帮忙,一路斩妖除魔,把那些国家都镇住了。不过这书情节挺荒诞,文字也一般。
第六十八回 元帅收服金眼国 元帅兵阻红罗山
诗曰:
山门云拥金涂丽,谷口花飞宝篆香。
万里指挥龙一顾,九霄来往鹤双翔。
星岩丹髓真能觅,石室玄文定有藏。
愿救余生豁金眼,带来五福锡时康。
鹿皮大仙说:“俩师兄说得在理,要不咱当场试试手艺?”话音没落,金角大仙就离席站起来了,说:“借你这丹墀显摆显摆,你可别吓着。”番王赶紧说:“正想开开眼呢。”金角大仙走到丹墀里,一个跟头翻过去,摘了头上的九龙冠,脱了身上的七星袍,抄起一口刀,对着脖子底下“嗤啦”一磨,自个儿脑袋就下来了。左手提刀,右手提头,往天上一扔,那脑袋就在半空悠悠荡荡,跟鸟儿似的转圈看风景,身子却站在丹墀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脑袋掉下来,“啪”一下正好安脖子上,半点不差!金角大仙一抖身子,又一个跟头翻回来,戴好九龙冠,穿上七星袍,走上殿问:“王上,您看我这本事,拿得住南朝的金碧峰不?拿得住南朝的张真人不?”番王直摆手:“不敢不敢!真神仙啊!以后我睡觉都能踏实了,不怕南边那些人了!”话没说完,银角大仙也离席,走到丹墀里,跳了个飞脚,头上的抢风一字巾掉了,身上的二十四气皂罗袍也脱了,掏出件兵器,三寸宽,二尺长,弯不弯直不直,跟个“乙”字似的。他拿起来往头上一扔,喝声“变!”那兵器一变十,十变百,转眼变成一百口飞刀,“唰唰”响着,全插自己身上,跟座刀山似的。过了一会儿,他一抖身子,刀全掉地上,身上一点伤没有。又喝声“变!”一百口刀又变回那件兵器。银角大仙又跳个飞脚,戴好巾,穿好袍,走上殿问:“我这小术,拿得住南朝那俩人不?”番王高兴坏了:“够了够了!您这兵器有名字不?要是有的话,求您告诉我。”银角大仙说:“这兵器千变万化,想变啥就变啥,就叫‘如意钩’。”番王说:“原来世上有这么宝贝,我要不是遇见三位大仙,这辈子算白活了!”
话没说完,鹿皮大仙离席,走到丹墀里,既没脱巾也没脱衣,慢悠悠从袖里掏出个小葫芦,往嘴边一吹,葫芦里“噌”地冒出把三寸长的小伞:铜骨子、金皮纸、铁伞柄。他接手里一撑,喝声“变!”小伞立马变一丈长、七尺大,往天上一扔,那伞没头没脑遮天蔽日,天在哪都不知道,太阳在哪也看不见!“唰”一声掉下来,把文武百官和守卫的番兵全收进去了。番王一看,吓一跳:“您这神术我服了!求您放他们出来,别出岔子。”鹿皮大仙说:“王上别慌,我这就还你。”话没说完,又把伞往天上一扔,半空里“哗啦”一声,那些官员士兵慢慢掉下来。番王又慌了:“先生!先生!别摔着他们啊!”鹿皮大仙还卖弄呢,不慌不忙掏出条白绫手帕,吹口气,变无数白云,堆成堆。那些官员士兵都站在白云上,他手一招,一阵香风过,大家落到地上,一个没伤着。番王又惊又喜:“先生,这宝贝是稀世珍宝,也有名字不?”鹿皮大仙说:“有。”番王说:“求教!”他说:“这宝贝收起来不盈一握,放出来能遮天地,叫‘遮天盖’。”番王拍手:“妙啊妙啊!”还是请三位大仙上席喝,直到半夜才散。
第二天一早,三位大仙收拾上关,合计怎么退兵。探子来报:“接天关外来了三个道士,是红罗山请的,一个叫金角大仙,一个银角大仙,一个鹿皮大仙,说要跟咱们南朝比本事,分输赢。”两位元帅心里有点打鼓:“以为杀了三太子、死了哈里虎,金眼国能轻松拿下,哪知道又冒出这帮道士!这帮道士不简单,肯定有歪门邪道,之前白费那么多劲,现在又得从头打。这国太难打了,咋办啊!”马公公嘴快,又说:“前头撒发国出来个道士,咱们吃了那么多苦,现在仨道士,还不知道要遭什么罪,不如回去算了?路也走远了,国也取多了,这不叫半途而废吗?”元帅说:“不入虎焉得虎子?跟金眼国打到这份上,哪能算了?你以后别再说这种话,军心一动摇,麻烦就大了!”马公公没趣,闭嘴了。
帐下闪出一员大将,高喊:“元帅别担心!这几个臭道士能有多大本事?末将不才,愿出战抓他们来献功!”两位元帅一看,这大将虎背熊腰,脸黑得像烟煤,眼睛亮得像晨星,声音跟打雷似的,穿绿锦袍,披雁翎甲,手里拿月牙铲,是南京豹韬左卫都指挥、游击将军雷应春。这人脾气刚,刀锯鼎镬都不怕。元帅说:“雷将军虽然勇猛,但一个人怕不行,再找几个将军帮手,才稳当。”话没说完,帐下又闪出俩将军:一个是束发冠、兜罗袖的王良,一个是铁幞头、红抹额、拿狼牙棒的张柏。俩人应声:“我们不才,愿跟雷将军一起抓那几个山野妖道,献给元帅!”两位元帅大喜,每人赐三杯酒壮胆。
三位将军各自抄起家伙,跨上马,带着兵,一股脑儿就冲过去了。到荒草坡前,见接天关下,上万番兵摆着阵。当头三位仙长:金角大仙中间,银角大仙左边,鹿皮大仙右边。前头仙风道道,后头杀气腾腾。雷将军说:“这仨道士肯定有法术,咱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进去,出其不意!要是等他们施法,就麻烦了。”张狼牙说:“是。”王应袭说:“是。”就这两声“是”,三个人三匹马三样兵器,杀过去了。
杀到关下,番阵里一阵香风扑过来。三位大仙升起三朵白云,越升越高,慢慢人不见了,白云也不见了。雷将军心里一惊:“坏了!仨道士腾云跑了?”王应袭说:“这里面有诈,是骗咱们进关,出不去。”张狼牙说:“明明是腾云了,要是怕成这样,还不如待南京城里舒服,何必跑这儿来?”雷将军忽然福至心灵,说:“下西洋以来,各位都立功了,就我窝囊,没寸功。不管计不计、骗不骗,我现在就杀进关!要是成功了,是老天给的;不成功,马革裹尸,死而无怨!”王应袭说:“将军说得对,我跟你去!”张狼牙说:“凭你们能进,我不能进?一起杀进去!”三人定好,一起杀上关。关里本来没能打仗的大将,就靠这仨大仙。仨大仙跑了,国里没主,军民都抱头鼠窜,谁敢挡?让南朝三个将军一直杀到番王殿上。
元帅在中军帐,听蓝旗官报:“南兵杀进接天关了!”两位元帅怕孤军有失,赶紧下令:游击将军马如龙带一队兵从南门杀进;游击将军胡应凤带一队从北门杀进;左营大都督黄栋良、右营大都督金天雷带两队兵再从接天关杀进去,前后策应;水军大都督陈堂、副都督解应彪各带五十只战船、五百水军,从水关门杀进。
就这么个金眼国,哪挡得住四面八方的兵马,番王吓得说不出话,直哆嗦,躲后宫不敢出来了。雷将军杀进番王殿,抓住文武百官,让他们交出番王,可一个个都不吭声。雷将军气得怒火中烧,抓过一个就一刀,抓过两个就两刀。番官们没办法,才有个右执班大头目萧哒口禀说:“将军先消消气,容我们一会儿把国王请出来投降。”雷将军正在气头上,没反应过来,咬牙切齿:“呸!你是什么人?敢骗我!你想拖延时间吗?”萧哒口禀没法子,一个劲儿磕头劝。雷将军怒火冲天,恨不得一把抓住番王。正僵着,元帅下令:各军退兵一舍,允许番王改过自新;不许杀一人,不许抢东西财物,违者军法处置。雷将军接到军令,不敢违抗,只好撤兵。
萧哒口禀请出番王,合计退兵之策。番王说:“后悔没听左丞相的话,才有今天这局面。”萧哒口禀说:“左丞相还在监里,不把他请出来,咋办?”番王立刻下令把左丞相请来。番王说:“以前没听您的,今天真惭愧。”左丞相说:“主上有忧,是臣子的罪。”番王说:“现在事到这地步,您说我该怎么办?”左丞相说:“中国管夷狄,夷狄服中国,这是常理,何况现在咱们没路了,只有投降。”番王说:“投降是啥样?”左丞相说:“古人肉袒负荆、面缚衔璧,就是现在这样。再写封降书、降表,准备点土特产进贡天王,就行。”番王说:“那就赶紧准备。”
准备妥当,番王带着萧哒口禀一干人,到宝船上见元帅,肉袒负荆。元帅说:“你这么顽固不化,该重罚。看在你臣子忠孝份上,饶你这次,起来吧。”番王起来行礼,递上降表,元帅让中军官收好。又递上降书,元帅拆开看,书里说:“金眼国国王莫古未伊失谨再拜奉书于大明国钦差统兵招讨大元帅麾下:听说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圣人天地之间做华夷之主,万物之首。我们这些西洋的丑类,金眼国的偏远小国,不懂王道,才惹您发威。被抓了又抓,顽强抵抗,将士们拼命,却敌不过您七纵七擒的威风。粉身碎骨,承蒙您宽恩大德,让我们活下来,保住社稷,子孙百姓都受您恩泽。从今到死,从子到孙,我们愿听您指挥,尽职尽责。我真是感激惶恐之至。”元帅看完,番王又递上礼单。元帅说:“我们费这么大劲,不是为了这点小礼物,你要明白华夷之分。自古只有中国才有夷狄,中国是君是父,夷狄是臣是子,哪有臣子敢背叛君父?中国是头是冠,夷狄是足是履,哪有脚敢加头上,鞋敢加帽上?”番王带着两个头目磕头如捣蒜,直说“明白!明白!”元帅说:“你这么倔强无礼,我就该灭你国、绝你后、砍你头、迁你子孙!就因为你有能死孝的儿子、能死忠的臣子,我才饶你,你以为我们好欺负吗?”番王又磕头:“再也不敢倔强了!”
元帅说:“你昨天还去红罗山请三个大仙,啥意思?想用他们降我们?你说从盘古到现在,只有中国代代相传,哪有神仙在哪个国里待一辈子的?这是谁出的主意?”番王看元帅发怒,不敢隐瞒,又磕几个头:“去红罗山请大仙,是死鬼哈里虎说的,是执班萧哒口禀去的。”元帅问:“今天的投降,谁的主意?”番王说:“是左执班萧哒哈的主意。”元帅说:“赏罚不明,怎么让三军服众、让四方敬畏、让后世看明白?”立刻让军政司取银花彩缎,给左执班挂红;让刀斧手把右执班推出帐外砍了。军政司挂完红,元帅又让鼓乐送左执班萧哒哈回衙,门口挂着“顺天者存,与此同赏”的牌子。萧哒哈荣耀得不行,老百姓都叹息:“早听萧爷的话,不至于此!”刀斧手献上头,元帅让军鼓手在各门各街号令,挂着“逆天者亡,与此同罪”的牌子。老百姓都说:“这老头自找的,早该如此!”赏罚完了,番王和左执班来拜辞。元帅说:“你以后再敢这样,我们中国雄兵百万,战将千千,别说你在十万八千里外,就是百万里外,灭你国就像摧枯拉朽!明白吗?”番王说:“明白!明白!”左执班说:“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辞别番王官员,元帅下令记功颁赏,大摆宴席,众将庆功。众将都说:“元帅不但赏罚分明,恩德广施,威震四方,招抚远方的人,没比这更好的了。”元帅说:“金眼国算侥幸过了,那三个道士驾着三朵白云跑了,不知道啥来头?怕前面还有麻烦。”王爷说:“邪不胜正,哪有邪术能翻天地的?就算能翻天,也不怕他!”话没说完,元帅下令开船。船走了几天,远远看见一座山,山顶紫雾腾腾,瑞烟霭霭。有诗为证。
瑶台无尘雾气清,紫云妙盖浮烟轻。 朝拥华轩骋丹曜,慕驱素魄摇金英。 义轩素魄岁年久,琼宇珠楼何不有。 天公吹笛醉倚床,玉女投壶笑垂手。 万里银河共明灭,夹岸榆花纷似雪。 红云冉冉日更长,天上人间永乖别。 层崖有书不可通,层崖有路谁能穷? 海外未传青鸟使,山中今见碧霞容。 复道重岩闭丹穴,石赛天门飞玉屑。 文石高擎云母盘,彩虹倒挂苍龙节。 别有古殿幽潭深,玄林奇石同沉沉。 已见飘霜夏不歇,还看飞雨冬常阴。 夏霜冬雨两奇绝,石榻金炉秘丹诀。 采芝种玉有夙缘,此事谁从世人说? 世人贱身贵立勋,摇精盗智徒纷纭。 就中林卧观无始,古来惟有榔梅君。 元帅看了一会儿,说:“前几天那三个道士说住在红罗山,那山有股怪气,怕就是红罗山!吩咐船离山远点,走海中间,这叫避之则吉。元帅就爱小心。哪知道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能说出口的没几个。好好的海风,把几百号宝船全吹到山下来了。元帅说:“赶紧开船!”吩咐开船,刚到海中间,一阵海风,又把船刮到山脚。元帅说:“邪门!再开!”又开到海中间,又一阵风,船又刮到山脚。
元帅说:“事不过三,别开了!”立刻下令五营大都督带兵上岸,四哨副都督扎住水寨,各游击将军分兵上岸巡逻,防备晚上出事。吩咐完,元帅说:“水陆都安营了,随他什么道士来吧!”王爷说:“知己知彼,咱们不知道山上啥动静,虽然安营,也白搭。”老爷说:“那赶紧派探子上山打探!”王爷说:“怕山上是那三个道士,抓住了会泄露军情!”老爷说:“派王明去吧。”王爷说:“王明不行。依我看,事要仔细,派王明往山南上,再派黄凤仙往山北上,两边都探探,准能摸清。”老爷说:“行!”立刻派王明往山南,探山上有没有民居、岩洞、荒地,当天回报。王明领命去了。又派黄凤仙往山北,探房舍、祠庙、神仙、妖魔,当天回报。黄凤仙领命去了。
王明领了军令,往山南找路上山。一手拿着隐身草,一手拿着戒手刀,找到条小路,七弯八拐走了半天,大概二三十里,才看见座石门,上头写着“红罗山第一福地”。王明看了想:“都说门门有路,路路有门,原来深山里真有门路。”一手拨草防人看见,一手拿刀防人谋害,一直跑到里头,又见座小石门,上头写着“白云洞”。王明说:“这明显是神仙洞府。可门关着,没人问,不知道里面啥情况,咋整?敲敲看吧。”捡起块石头敲了几下,没动静;又敲,还是没动静。王明说:“原来是空洞,没神仙,那我站这儿干啥?赶紧下山回复元帅吧。”一手拿起草,一手拿着刀,走出石门。刚到门上,王明嘴里念:“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旁边有人接:“献世几千年。”王明一惊:“这儿有人?是仙童?”抬头四下看,没人影。他又念:“洞中方七日,……”那边又接:“献世几千年。”王明有点慌:“呸!你是鬼吗?接我下句?”那人喊:“王克新,你有运气才撞到这山里!”王明听见叫自己名字,放下草问:“你是谁?为啥不现身?”只听“扑通”一声,跳出个人来,是唐状元的金紫夫人黄凤仙!王明问:“夫人咋到这儿了?”黄凤仙说:“元帅让我往山北探路,我来这儿了。”王明问:“你咋不叫我,只接我诗?”她说:“你有隐身草,我看不见你是谁。”王明问:“我咋看不见你?”她说:“我也路生,不敢明走,是土着身子来的,所以你没看见。”王明问:“上山看见啥人了?”黄凤仙说:“没看见人,只看见个物件。”
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