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简介-他怎么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
狄德罗简介,狄德罗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狄德罗有哪些作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狄德罗简介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0日,...
狄德罗这人,法国启蒙运动里绕不开的人物。他到底是干嘛的?思想有啥特别?又写了些啥玩意儿?咱今天就随便聊聊。
狄德罗简介
德尼·狄德罗,1713年出生在法国郎格勒,后来在巴黎大学念的书。这人挺有意思,既是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还写戏,最牛的是带着大家搞了套《百科全书》,成了百科全书派的头儿。

他这人热忱又倔,硬是把百科全书派的大家伙儿聚拢在一起,自己还写了《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这些书,挺能写的。
狄德罗的故事
狄德罗生在郎格勒,1732年在巴黎大学拿了文科学士学位。他会好几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都溜,靠翻译英国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出了名。
1745年,有个出版商找他和达朗贝,想让他们把英国那套百科全书翻成法文。俩人接了活儿,结果一看内容——哎哟喂,太散了,观点还老掉牙,宗教味儿浓得呛人。狄德罗一拍大腿:“这不行啊,咱自己编套更好的!”出版商居然同意了,于是他一头扎进《百科全书》的编撰,一干就是25年。这期间,他受培根、霍布斯、洛克他们影响挺大,尤其是培根编百科全书的想法,让他铁了心要把这事干成。
除了主编《百科全书》,他还写了不少书。哲学类的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拉摩的侄儿》……里面都透着他的唯物主义想法;美学类的有《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绘画论》……他提的“美在关系”说,就在这些书里。
狄德罗的思想主张
一、哲学思想
1、形而上学辩证法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挺复杂,既有形而上学的影子,又带点辩证法的意思。1749年他写《论盲人书简》,就挺明确地表达了唯物主义——世界就是时间、空间和物质,物质自己会动,不需要啥神秘力量;运动是物质的属性,物质和运动分不开,才有了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
因为物质一直在动,永远在变,所以新东西层出不穷;所有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和统一背后有内在的逻辑。他还觉得自然事物能互相转化,转化还会牵扯到质变。不过他也没完全跳出形而上学,觉得变化就是“纯粹数量增长”,自然里的元素是一成不变的,组合起来嬗变交替,其实就是循环。

2、认识论
认识论上,狄德罗强调感觉,觉得理智里的东西,肯定先来自感官。他用认识的起源反驳那些先验论和纯思辨的形而上学,主张感觉和理性两条腿走路,一起推动人类认识。
3、唯物+辩证
狄德罗坚持唯物主义,但又比同时代的唯物主义者多了点辩证法,有人就说他的唯物主义是“过渡性的”。
4、契约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那边,觉得国家起源于契约,君主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他说能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但政体跟人一样,会死,封建专制迟早完蛋,得换适合人性的政体。
二、美学思想
1、美在关系
狄德罗基于唯物主义,提了“美在关系”说。“美”就是个标记,标记着事物共有的一种性质,就是“关系”。也就是说,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性质是美的根儿。
他还说“关系是悟性的一种作用”,把关系分成实在的、察知的、虚构的三种,美也对应三种:“实在的美”(客观存在的)、“见出的美”(和人有关的)、虚构的美(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美在他眼里就是“模仿的美”,得学自然,不能仿古墨守成规,他觉得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但他作为启蒙思想家,不甘心只当自然的跟班,又觉得艺术真实不能等于自然真实,得符合艺术家的理想,得有虚构的关系。而且他更重视理想。
2、审美创造力
审美鉴赏不光是感受,也是创造,美感跟一个人的想象、敏感、知识成正比。审美创造上,鉴赏就是“趣味”和“天才”。趣味按法则来,只能搞出“惯性的美”;他把趣味、天才、审美感受分开,没太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按“美在关系”,他还研究了审美判断标准和分歧原因。他的美学思想,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学史上挺重要。不过也有矛盾,他把美和美感混为一谈,甚至觉得美感是美的基础,没划清界限。
狄德罗还说过,法国学校得向所有孩子敞开,不管啥等级,初等教育得强迫、普及、免费,毕业了能直接上大学。他设计的学校体系是:初等升中等文科,文科毕业升医科、法科、神科;还得设高等专门学校,比如军事、工程、航海、农业、商业、艺术这些,再搞个训练文官的政治学校。各类学校都得加强数学,加自然、物理、化学这些课。
狄德罗有哪些作品?
翻译英国沙夫茨伯里的《论美德与德性》(1745)
论文:《哲学沉思》(1746)
《怀疑者漫步》(1747)
小说:《八卦珠宝》(1748)
《论盲人书信集》(1749)
《百科全书》(1750-1765)
《论聋哑者书信集》(1751)
论文《对解释自然的思考》(1751)
《私生子》(1757)
《关于〈私生子〉一剧的谈话》(1757)
《一家之主》(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