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杀功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明史,本纪记述太祖朱元璋的共三章,然后我再结合,明史演义,看了有关朱元璋的记载,对朱元璋杀开国功臣,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

admin

很多人对朱元璋杀功臣这事挺好奇的,今天就来随便聊聊。我翻了翻《明史》本纪,太祖朱元璋就占了三章,又结合《明史演义》里关于他的记载,心里琢磨出点自己的看法。

最早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是徐达、汤和、邓愈、李善长,还有他外甥李文忠这些人。他们跟着朱元璋攻城略地,为他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且各有各的长处,李善长主要管后勤,类似刘邦手下的萧何,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剩下的几位,在战场上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狠角色。

朱元璋称帝后,洪武三年他觉得该好好犒赏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大封开国功臣,总共封了34人,全是公爵、侯爵。李善长封韩国公,徐达封魏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冯胜封宋国公,邓愈封卫国公,常遇春的儿子封郑国公,汤和等二十八人封侯。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图1)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没了,爵位是他儿子继承的。汤和后来南征北战,洪武十一年从侯爵升到信国公。

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去世,洪武十七年曹国公李文忠也病了,同年因为平云南功劳大,傅友德从颍川侯升到颖国公。洪武十八年,徐达也没了。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开始大杀特杀之前,最早分封的六个公爵,已经走了四个。按去世时间排,就是常遇春、邓愈、李文忠、徐达。

活得久的李善长、冯胜、傅友德就没那么幸运了。汤和算是运气好的,最后善终了。

他们为啥没善终?我觉得跟两件事有关系,这恰恰就是朱元璋杀功臣时心里那点小九九。

第一件事就是胡惟庸谋反案。

胡惟庸洪武十二年当上左丞相,当时右丞相是汪广洋。两人不是一个派系的,老掐架,胡惟庸会玩手段,当年年底汪广洋被他抓住把柄,贬到广南没多久就被赐死了。

胡惟庸这下爽了,大权独揽,飘得不行,胆子也越来越大,开始露出谋反的苗头。朱元璋呢,就在后面冷眼看着,等他真算计到自己皇位上了,朱元璋才忍不了,直接一锅端,大开杀戒。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图1)

韩国公李善长倒霉,在家养老呢,洪武二十三年因为胡惟庸案被牵连,当时都77岁了,全家70多口被抄斩,就一个儿子因为是驸马躲过去了。说实话,朱元璋这操作够狠的。

那些侯爷更惨,跟着胡惟庸一块儿见了阎王。比如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江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靖升侯叶升、豫章侯胡美(就是胡定瑞)、荥阳侯郑遇春,全被抓起来砍了。朱元璋还把他们的罪状列出来,编了本《奸党录》,通告天下,震慑官员。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图1)

朱元璋为啥处理胡惟庸案要牵扯这么多人?得看看他啥经历。

朱元璋是趁乱打出来的皇帝,他不仅看到元朝突然垮了,还看到各路义军内部打得你死我活。他自己从老百姓当上皇帝,慢慢悟出个道理:这人世间的仁义忠礼都是表面东西,只有握着真本事才能保住荣华富贵。所以朱元璋觉得,只有铲除所有有权有势、或者将来可能有权有势的人,才能保住皇权稳如泰山。

说白了,朱元璋太想抓牢权力了。皇权和相权互相制衡,他心里膈应。通过这场政治清洗,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改六部官秩,把大都督府分成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总算把权力都攥自己手里了。

就连他外甥李文忠的权力也被大大削弱。当时国家军事归大都督府管,是李文忠负责的,后来他感觉这个舅舅不太信任他,挺郁闷的。他后来的死,跟心情也有关系。

洪武二十五年,又出了一件让老皇帝方寸大乱的事,让他再次对功臣下狠手。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图1)

这年四月,朱元璋精心培养的太子朱标没了。才过俩月,他义子西平侯沐英也在云南去世了。他俩感情好,据说是因为朱标死得太伤心,加上自己也病着,沐英跟着去了。同一年死了一个亲儿子一个义子,还都是他特别器重的,老皇帝朱元璋心里啥滋味,可想而知。

太子早亡打乱了朱元璋的所有计划,他愁得不行,因为太想儿子,当年九月就立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当皇太孙。

朱允炆跟他爹性格差不多,仁慈宽厚。朱元璋看着这个孙子,担心他镇不住那些骄横的臣子和猛将,决心给孙子扫清障碍。

洪武二十六年,凉国公蓝玉谋反,这下老皇帝终于抓住把柄了,立刻让锦衣卫去抓人,从蓝玉往下,一个没跑掉。朱元璋亲自审讯,不管真假,全当实锤,一并处死。总共杀了一万五千人,那些开国老将,几乎一网打尽。

颖国公傅友德估计是没眼色,隔了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七年,竟然要朱元璋在怀远给他千亩地。别人都躲得远远的,他偏偏往枪口上撞,结果被赐死。定远侯王弼,在家发牢骚说老皇帝杀人太多,担心自己小命不保,也被赐死了。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图1)

宋国公冯胜也有点高调,在自己家外面弄了个稻场,下面埋了一堆坛子,上面铺木板当走廊,放个碌碡让马走,发出“鞺鞳”声,怀念他当年当武将的日子。结果出事了。

有仇家告密说冯胜稻场下面藏了兵器,要谋反。朱元璋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于是把冯胜叫来喝酒,还时不时安慰他,让他放心,自己绝对信他。冯胜喝得高兴,结果回家后当晚就暴病,七孔流血,没一会儿就没了。

开国功臣里,汤和命运最好,但他也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进宫跟朱元璋闲聊,朱元璋问他家乡有没有啥“稀奇事”。汤和怕被说不忠,就实话实说李善长在家盖新房时,跟他借过300个卫兵,但他拒绝了。朱元璋夸他忠诚,汤和听了没高兴,反而更难受了。

因为这时候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已经被牵进胡党案了,李善长自己也岌岌可危。为了撇清自己,汤和干了件落井下石的事,实在对不住老友,也有点不仁不义。汤和自己也挺痛苦的。

风烛残年的汤和,精神上扛不住,在京城里病倒了,中风说不出话。朱元璋听说后,立刻去看他,还派人把他送回凤阳老家养着。等汤和好点了,朱元璋又让他儿子送回京城,设宴招待,各种安抚。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图1)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汤和病逝,享年70岁。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开国重臣里,汤和是少数几个善终的。

算下来,开国功臣里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住全身名,死后都封了王。但徐、常、李、邓四个公爵,都死在胡蓝党狱之前,沐英镇守云南,在外头没事,得以善终。

朱元璋杀完功臣,估计能安心闭眼了,可他哪想到啊,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烂的。他那帮儿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最后跟孙子朱允炆打起来,朱允炆手里竟没个能打的将军。不知道泉之下的朱元璋,想起这事儿,会不会后悔呢?


上一篇: 朱元璋为何没有杀掉他-面对多次战败的汤和 (朱元璋为何没杀徐达) 下一篇: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朱棣为何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李世民敢造李渊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