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

还不知道,明朝太监王承恩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太监,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大多都是遗臭万年,而明朝由于拥有恐怖的厂卫制度,所以为太监们的崛...

admin
明朝太监里,王承恩可能不算最出名的,但绝对是个特例。说起明朝的太监,大家想到的估计都是刘瑾、魏忠贤这种祸国殃民的,但王承恩不一样,清朝的顺治和康熙俩皇帝还都挺待见他,不光给他修墓,还给他立碑,这人到底有啥不一样呢? 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早年间在太监曹化淳手下干活。曹化淳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崇祯信王府的老人了,魏忠贤掌权那会儿因为王安的事儿被牵连,赶出北京,跑到南京待罪。后来崇祯登基,曹化淳又被叫回来,崇祯对他挺信任,让他去查魏忠贤那时候的冤假错案,曹化淳挺给力,平反了两千多件。后来崇祯又让他当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权力大得跟当年的魏忠贤有一拼。 不过曹化淳没魏忠贤那野心,也懂得明哲保身。崇祯十一年,他连着上了三道折子,请求告老还乡。曹化淳要走,他留下的位置得有人顶上啊。崇祯问他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曹化淳就推荐了王承恩。崇祯一听,挺满意:“王承恩这小子,脑子灵光,还忠心,行,就用他!” 就这么着,曹化淳退休后,王承恩成了崇祯的大内总管,官也升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还管着东厂。司礼监秉笔太监这职位听着普通,权力可大了,内阁的奏折到皇帝面前,他能替皇帝“批红”。要是他死活不批哪个地方要减免税赋的折子,那地方估计就得饿死人,说不定还闹起义。好在王承恩这人挺正直,没干过啥违法乱纪的事儿。 可崇祯这人吧,太多疑,还老瞎出主意,结果国内起义闹得凶,外边又有后金(后来的清朝)虎视眈眈,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带着大军快打到北京了,崇祯召集大臣开会商量对策,结果没一个大臣来。身边就只有这个老太监——王承恩。到了三月十九这天,王承恩陪着崇祯上了煤山,眼看着他自己在歪脖老槐树上吊死了。崇祯的事儿办完了,王承恩也跟着在那棵树上吊了。 这么忠心的人,清朝皇帝肯定不会放过这机会。他们当初进中原,不就打着“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的旗号嘛。所以顺治给崇祯发丧的时候,顺便把王承恩也埋在了崇祯的思陵门外,让他以后守着陵墓。到了康熙那会儿,为了拉拢汉人官员,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清朝,康熙一个劲儿夸王承恩忠心,还在思陵边上给他立了碑,写了传。 估计王承恩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忠心,居然成了下一朝皇帝拉拢人心的工具。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忠心的人,哪个皇帝能不喜欢呢?

还不知道:明朝太监王承恩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太监,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大多都是遗臭万年。而明朝由于拥有恐怖的厂卫制度,所以为太监们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其中刘瑾、魏忠贤之流,都成了祸国殃民的毒瘤。但在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却对明朝一位太监赞赏有加,又是给他修墓,又是为他立碑。这个太监是谁呢?他就是王承恩。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图1)

崇祯

王承恩经历

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早年曾隶属太监曹化淳名下。曹化淳是崇祯信王府旧人,在魏忠贤掌权期间因王安之事受到牵连,被驱逐出京,在留都南京待罪。后来崇祯登基,曹化淳就被召回北京。崇祯对他委以重任,命他处理魏忠贤掌权时的冤假错案。曹化淳不辱使命,平反昭雪两千余件冤假错案。后来崇祯又任命他为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可以说与当年的魏忠贤不相上下。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图1)

曹化淳

但曹化淳没有魏忠贤的野心,也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在崇祯十一年,连上三疏,请求告老还乡。曹化淳要走,但他退下来的位置总得有人顶上。崇祯问曹化淳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曹化淳便推荐了王承恩。崇祯满意地点点头说:“这个王承恩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不仅为人聪明伶俐,而且还很忠诚,值得一用。”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图1)

崇祯

于是在曹化淳退休后,王承恩成为了崇祯的大内总管,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同时负责管理东厂。可能很多人对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没有太多感觉,但他却拥有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杀大权。内阁送到皇帝面前的奏折,他是可以替皇帝“批红”的。如果他拒绝了哪个地方灾年减免税赋的折子,那个地方多半就会饿死人,或爆发起义。好在,王承恩是一个秉性正直的人,并没有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舍身赴国难

虽然他在全心全意地辅佐着崇祯皇帝,但多疑的崇祯却昏招频出,最终导致国内起义不断,内忧外患加剧。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军进逼北京,崇祯召集大臣开会商议对策,但却无人前来。身边只有这个老太监—王承恩。三月十九日,王承恩陪崇祯走上了煤山,亲眼看着他吊死在了歪脖老槐树上。在服侍完崇祯后,王承恩也追随他而去。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图1)

思陵

康熙表彰王承恩的原因

对于这样一个忠心护主的太监,清朝皇帝自然不会放弃宣传的机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入主中原。所以顺治皇帝在为崇祯发丧的同时,将王承恩也埋在了崇祯皇帝的思陵门外,让他世代守护皇陵。到了康熙皇帝时,为了拉拢汉臣,同时让他们效忠清朝,康熙大力表扬王承恩的忠心,在思陵附近为他树碑立传。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图1)

康熙

恐怕王承恩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忠心,会成为下一朝皇帝用于政治宣传的工具。不过对于这样的忠臣来说,想必任何皇帝都会喜欢。


上一篇: 明朝两朝重臣解缙-为何会被朱棣冻成-而死-冰棍 (明朝两朝重臣是谁) 下一篇: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明朝灭亡之前-时事必不至此 (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