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宋拿下幽云十六州-会改变战略被动的局面吗 (假如宋朝很强大)
大宋终其两朝,都没有拿下幽云十六州,南宋更悲惨,连中原都丢给了金国,这是个多么痛的领悟啊,北宋的皇帝一直都想收回幽云十六州,奈何北宋军事实力儒弱,除了赵匡胤的时候军队勉强能跟辽国打上几仗,后期的时候看...
大宋两辈子,都没能把幽云十六州拿回来,南宋更惨,中原都让金国抢走了。这事儿现在想想,真挺扎心的。北宋那帮皇帝,心里头都惦记着幽云十六州,可惜啊,自家军队实力太拉胯,除了赵匡胤那会儿,军队还能跟辽国硬碰硬打几场,后期一看见大辽的骑兵,跑得比兔子还快,一点不夸张。

北宋刚开国那会儿,拿回幽云十六州就成了基本国策,每个皇帝都把这事儿当毕生追求。尤其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俩人都搞过大规模北伐,但北宋一直死磕“以步制骑”(说白了就是缺马啊),结果北伐一回回都扑街。面对北方骑兵那股子冲击力,步兵为主的北宋军队根本扛不住,败一次两次,次数多了,大宋对收复北方彻底没信心了。最后只能退到幽云十六州南边,在中原修了好多坚固城池,勉强挡着北方骑兵。

那幽云十六州到底对大宋多重要呢?首先说地理位置,那地方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山好水好田也肥,当年还是北方大粮仓。结果被后晋那个儿皇帝石敬瑭献给了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后来北宋一建立,就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说白了,幽云十六州是北宋北边的门户,它在长城以南,高山深谷、险关要塞一大堆,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儿,是北方游牧民族进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步兵为主的中原人抵抗游牧骑兵的主战场,这战略意义,谁也替代不了。

幽云十六州南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简直是草原骑兵的天然练兵场。除了条黄河,再没别的险要地势能守了。冬天一到黄河结冰,骑兵从幽云十六州出发,几天就能杀到开封城下。北宋后来就是这么被女真搞没的,“靖康之耻”成了华夏历史上最丢脸的一页。
要是北宋能把幽云十六州拿回来,至少能占好几大便宜,不光能稳住自己,说不定还能反过来灭了契丹、西夏呢。
首先嘛,北宋能在幽云十六州修条超强的战略防线。这地方本来就险要,易守难攻的关口多,还有高山峡谷挡着,守起来不费劲。这样就能腾出手来收拾西夏——毕竟宋朝跟辽国死磕的时候,西夏老在背后偷袭,抢东西,让大宋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要是幽云十六州到手,契丹根本打不过来,用很少的军队就能守住防线,然后集中兵力先干掉最弱的西夏。西夏一灭,尤其是拿到他们的产马区,大宋军队就能源源不断搞到优质战马。有了马又有后勤,再想灭辽国,也就不历代皇帝的白日梦了。

再说了,拿下幽云十六州,还能把辽国最重要的粮仓抢回来。幽云十六州给了辽国大片土地、大量汉人,还有比草原稳定得多的农耕补给。有了这些后勤,草原骑兵战斗力直接拉满,进可攻退可守,成了中原人四百年的噩梦。要是辽国没这块地,根本没法长时间出兵——他们除了幽云十六州,其他地方天寒地冻,根本撑不住持久战。大宋就能靠着幽云十六州,以逸待劳,对付契丹威胁。
最后啊,还有个更要命的:拿下幽云十六州,能减少辽国对咱们华夏的了解和渗透。辽国本来是游牧民族,占了幽云十六州后,开始学中华文化,全套照搬汉唐的封建制度,解放生产力,国家越搞越好。尤其是还学会了咱们引以为傲的权谋之术,摸清了汉族内部情况和宋朝朝廷的心理。结果草原民族不光打仗厉害,玩心眼也不输北宋。后来女真用秦桧反间计害死岳飞,这操作,比中原人自己玩得还溜。

所以啊,草原民族刚崛起的时候,就得摁着他们发展,断了他们吸收咱们汉族文明的途径。别让他们有安稳环境,把咱们文明的精华学去,变得更厉害。更不能让他们南下的军队里,全是汉族武将和谋臣。
这才是幽云十六州丢了之后,对中原人最致命的打击。不光契丹、金国,后来的满清灭明也一样,统治华夏快三百年,一直不停地吸收咱们的文明。那时候读书人都想当官,参与政事,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能当官,谁当统治者不都一样?结果满清靠着这点,统治了十倍百倍的中原人。反观元朝,就知道一味用武力,就算打下全世界,也就统治几十年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