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宋太祖看不起的-饭桶-为何却被宋太宗提拔为宰相 (被宋太祖看不起的是谁)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君主是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喊出了多少被至尊皇权压迫下臣子的绝望与无奈,但是历史上总有几个大臣敢于无视这种规则,他们不屈服于权利和伦理纲常,他们只坚持自己的小...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君主是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话说出了多少臣子被皇权压得喘不过气的绝望和无奈。
但历史上总有些犟种大臣,偏不按规矩来。魏征敢痛怼唐太宗,怼得唐太宗脸都挂不住,其实除了魏征,还有个宰相敢在宫宴上跟皇帝硬刚。
张齐贤,山东菏泽人,为了躲后晋的战乱,搬到了河南洛阳。从小家里穷,但读书特别刻苦,志向还不小。据说他仰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所以取字师亮。
有天宋太祖在洛阳街上溜达,仪仗队排场贼大,路边的小孩子吓得都躲猫猫去了。可就在这时候,张齐贤直接冲过去拦下了皇帝的车驾,牛气哄哄地拦下车,说要给国家提建议!

当时太祖正跟车里人聊得嗨,车猛地一停,心里火大得不行。刚想发火,旁边太监小声说有老百姓拦车献策,是社稷之福呢。太祖才压住火,寻思:大宋刚建立,正缺人呢,不能让人说我没眼光。这小子敢拦驾,说不定真有两下子,先看看再说。就把张齐贤带回宫了。
宫宴上,张齐贤完全不管什么皇家礼仪,大口吃肉,油手还在地上划拉,叭叭说这个不行,那个不人性化,应该怎么怎么样,叭叭说了一堆。旁边太监使眼色使到眼冒火,宋太祖脸都快气绿了。
等这场没人爱看的个人脱口秀结束,张齐贤眼巴巴看着宋太祖,以为能得个大大的赞。正美滋滋想未来呢,一盆冷水直接浇头上!
宋太祖从鼻子里哼出一句:“十句有六句废话。”
张齐贤不服,管他什么皇家威严,甩开膀子双手叉腰,跟泼妇骂街似的。太祖对他这无赖行为忍不了,大怒,让武士把他拖出去。
太祖虽然没留他在身边,把他推荐给了弟弟赵光义,说:“这人有才,将来肯定有大出息,就是性子急,不懂人情世故,得磨一磨。”
后来赵光义当了皇帝,重用张齐贤,两度当宰相,前后干了二十多年,这才有了他流传后世的宰相生涯。
张齐贤不光敢怼皇帝,对来偷袭的契丹人,他也一点不客气,生死看淡,干就完了。
宋太宗二年,雍熙北伐打输了,辽国反扑,北院大王蒲奴宁带着精锐骑兵打到了代州。
代州是战略要地,丢了北宋门户就开了,满朝文武吓得不轻。代州守将卢汉赞吓得腿软,直接当起了缩头乌龟。

这时候代州知州张齐贤临危不惧,凑了两千多没打过仗的厢军顶上去。他也知道这些人上去就是送死,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他一边给士兵打鸡血,一边写信让潘美来救。结果信使被辽军抓了,军情泄露。辽军设了埋伏想拦援军,巧的是潘美已经被太宗叫回,来不了了,辽军还不知道。
张齐贤知道这个情况,使出了大招——忽悠。他让两百厢军在城南扎了很多营,举着援军旗,马尾上拖干柴来回跑,装成援军来了的样子。
辽军看到城南尘土飞扬,以为援军真来了,吓得不敢打,转头跑了。
计谋成了,张齐贤带着人就冲,抓了不少人,还活捉了蒲奴宁儿子,辽军吓得够呛。这就是有名的土墱寨之战,以少胜多。

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后人叫他“饭桶宰相”呢?
《归田录》说他“体格胖,能吃”。小时候家里穷,总饿肚子。有次村里大户施粥,他吃了半饱,还觉得不够,看到外面挂着一张牛皮,直接牵回家煮了,一张牛皮下肚,惊呆众人。
少年时社会乱,常有强盗出没。一次一伙强盗进客栈,大呼小叫要酒要肉,嚣张得很。食客们都躲得远远的,怕被碰瓷。饿得发晕的张齐贤正好路过。
看到强盗们围着酒肉吃,他站那儿不动了:要命还是要吃?想了一会儿,选了吃!
张齐贤作了个揖:“让我吃口饱饭,行不?”强盗都愣了:别人都躲着我们,这小子自己送上门?抬头一看,他气度不凡,心里有点怕,让他坐下了。

张齐贤不客气,左手端酒,右手啃猪腿。强盗看他能吃,觉得他像有宰相肚量,还夸他。走的时候送他金银,说“我们是被逼当强盗的,您以后发达了,别忘了我们”。张齐贤笑着收下了。
在安州当知州时,他的饭量成了全州人民的热门话题。他上街总有一群人围着指指点点,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新知州大人能吃几头牛,喝几石酒?
张齐贤也被这些闲言碎语搞烦了,这事儿就落到了他厨师头上。
为了搞清楚他能吃多少,厨师准备了个金漆大桶,他吃多少,桶里就放多少,喝多少酒,桶里倒多少。从中午吃到黄昏,围观群众肚子都饿瘪了,厨师才宣布:抬出一大桶酒菜!酒汤都溢出来了!
他不仅能吃,吃法还特别。比如吃肉,专挑肥的,油乎乎的。张家人好几年都没见过瘦肉了。

不光吃得多,吃药也有新发明——药夹馍。生病吃药,就把药包在烧饼里,几口就吃完。连西安的肉夹馍都得服气。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张齐贤肚里装着酒菜,但可不是酒囊饭袋!宰相赵普都说“满朝文武,没人比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