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最后竟因祸得福-一生跌宕起伏-在宋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 (最后竟因祸得的成语)

在宋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她历经四朝,一生三次被立,两次被废,前后被打入冷宫近三十年,最后竟然因祸得福,两次垂帘听政,以一己之力挽救了赵宋王朝,帮助宋高宗完成了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这个被宋皇室遗弃却...

admin

宋朝历史上有个皇后,她这辈子可太传奇了——历经四朝,三次被立为皇后,两次被废,在冷宫里待了快三十年,结果最后居然因祸得福,两次垂帘听政,硬生生把赵宋王朝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帮宋高宗稳住了南宋的江山。这个女人,被宋皇室扔一边,却又救了宋皇室一命,她就是宋哲宗的皇后孟氏。

最后竟因祸得福-一生跌宕起伏-在宋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 (最后竟因祸得的成语)(图1)

孟家是世家大族,孟氏本人也端庄贤淑,她爷爷是孟元,当过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后来还做到了太尉,家底厚实。

宋哲宗小时候就当了皇帝,长大了点,他奶奶高太皇太后帮他选了一百多个世家姑娘进宫,孟氏就是其中一个,那年她十六岁。在宫里学了几年规矩,到了元祐七年(1092年),哲宗十七岁,高太后跟宰相们说:“孟家这姑娘懂规矩,能当好皇后,该立为中宫了。”于是就册封孟氏为皇后,办了大婚。婚礼上高太后还跟哲宗念叨:“娶个好媳妇,可不是小事儿。”可哲宗对这位大三岁的孟皇后没啥感觉,主要是怕他奶奶,才忍着没发作。一年后,孟皇后生了女儿福庆公主。

可惜好景不长,元祐八年(1093年)秋天,高太后没了,孟皇后一下子没了靠山。哲宗慢慢就疏远了她,专宠一个叫刘婕妤的,那姑娘长得好看,又会才艺,哲宗迷得不行。

绍圣三年(1096年),福庆公主病重,怎么治都不好。孟氏的姐姐带了道家的符水进宫给公主治病。符水这事儿在宫里是禁忌,孟皇后吓坏了,赶紧让人藏起来。哲宗来了,她赶紧解释,哲宗觉得人之常情,没怪罪。可后来公主还是没了,孟皇后的养母燕夫人进宫来祈福。这事儿被刘婕妤抓住了把柄,非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哲宗一听也犯嘀咕,就让梁从政、苏珪查案。这俩人是宰相章惇和刘婕妤的人,抓了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几十个,严刑拷打,史书说“打得皮开肉绽,手脚都打断了,还有的被割舌头”。那些太监宫女宁愿被打死也不肯诬陷孟皇后,最后梁从政他们只能编造假供词,才让哲宗相信孟皇后要谋反。于是皇后被废,孟氏被赶到瑶华宫——那是被废妃嫔出家的地方,让她当女道士,封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堂堂皇后成了道士。

当时新旧党争打得厉害,孟皇后是支持旧党的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立的,哲宗亲政后想摆脱奶奶的影子,就支持新党,提拔章惇当宰相,章惇也帮着刘婕妤,想废掉孟皇后,才整出这冤案。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死了,端王赵佶即位,就是宋徽宗。旧党在向太后支持下又起来了,孟皇后时来运转,复位了,因为她是元祐年间立的,被称为“元祐皇后”,这时候她已经二十八岁。

可第二年向太后也病了,接着崇宁元年(1102年)搞“元祐党人事件”,徽宗又用新党蔡京他们,贬旧党。这时候的刘皇后(已经升为皇太后了)不想让孟皇后回来,就勾结蔡京,借贬谪旧党的事逼徽宗再废了孟皇后。徽宗没办法,只好下诏,三十岁的孟皇后又回瑶华宫,封号加长,还规定她死后不能进宗庙祭祀。

刘皇后把孟皇后赶走后,仗着皇太后的身份瞎掺和朝政,名声还不好,徽宗很生气,想废了她。连她身边的人都逼她,刘太后没办法,用帘钩上吊死了,才三十五岁。不知道她死前,会不会想起被她逼到冷宫的孟皇后呢?

之后的二十五年,孟氏一直在瑶华宫过着清苦日子,虽然惨淡,但还算平静。可靖康元年(1126年)一场大火把瑶华宫烧没了,她搬到延宁宫,结果延宁宫又着火,只能住到弟弟家,在大相国寺附近。靖康二年(1127年),宋钦宗听说她的遭遇,想接她回宫,重新尊为皇后,诏令还没发,金兵就攻破了汴京,就是“靖康之祸”。

金人想彻底灭宋,把皇室全抓到金国。在汉奸指认下,京城所有皇室成员都被抓了,徽宗、钦宗和所有后妃、皇子、皇女、宗室、外戚、近臣三千多人被押往北方。只有孟皇后,因为被废且住在宫外,逃过一劫。不仅没被金人掳走,后来还享尽了荣耀。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金人北撤后,立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张邦昌知道自己不得人心,为了保命,就把孟皇后接回延福宫,尊为宋太后。但有人觉得他想学赵匡胤篡位,符太后被尊为周太后。后来大臣胡舜陟、马伸上书,说政事得太后下令才行,张邦昌只好恢复孟氏“元祐皇后”尊号,请她垂帘听政。这时候的孟皇后,简直就是宋朝君权的象征,没人能替代她的地位和号召力。五十五岁的她,从人生低谷一下子到了权力巅峰,第一次露出了政治才能。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皇太后身份册立当时在外逃过金人抓捕的赵构为帝,史书说“降手书,播告天下”。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就是宋高宗,孟皇后撤帘不再听政,被尊为元祐太后,后来因为“元”字犯了她爷爷的名讳,改叫隆祐太后。当年被废的时候,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个被赵宋皇室抛弃的女人,居然救了他们一命?

高宗南渡到杭州后,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不满高宗消极抗金,发动兵变,想逼高宗退位,传位太子,请孟皇后垂帘。危急时刻,孟皇后临危不乱,抱着高宗三岁的儿子又垂帘听政。她一方面好言劝慰叛将,一方面派人联络韩世忠他们平叛。兵变平定后,她撤帘,还政给高宗。

高宗南渡没多久,金兵又打过来,赵构往东南跑,孟氏往西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逃。好不容易熬过兵变,又开始颠沛流离,金人追着打,她身边的人跑光了,甚至得靠农民抬轿。金人退了后,赵构挂念孟氏,派人找她,知道她的处境后,很心疼说:“我一开始不认识太后,从南京接她回来,她待我比亲生的还亲。现在她在几千里外,兵荒马乱的,得赶紧接回来,让我天天能看着她。”就派御营司都统带人去接,太后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高宗亲自到行宫门外迎接,还一路问经过的地方官员干得怎么样。

从这以后,孟总算安定下来了。从靖康之难到赵构即位,孟氏减少了北宋到南宋的政治动荡。没有她,赵构当不了皇帝;没有她,赵构也不容易再掌权。她的地位和威望,给南宋政权撑了半边天。高宗对她特别孝顺,“连帷帐都亲自看,有时得到新鲜果子,一定先给太后,自己才敢吃”。孟氏独享尊荣,可她因为长期被废,生活节俭,每月只肯领一千生活费,够花就行。她喜欢喝越酒,高宗觉得越酒酸,让人买甜酒,孟氏还让人自己付钱,从不白拿。宫里有人要用符水给她治病,她想起年轻时的遭遇,惊叫:“我哪还敢听这个!”马上把人赶出去了。

绍兴元年(1131年)春天,孟氏得了风疾,高宗衣不解带伺候好几天。四月,她在行宫西殿去世,享年五十九岁。高宗下诏:“我因为继承皇位,该重服丧,丧礼都用母后临朝的礼节。”尊号“昭慈献烈皇太后”,牌位放在宋哲宗的宗庙里,在刘皇后之上。后来改谥“昭慈圣献皇后”,葬在会稽县上皇村。


上一篇: 手段致富-特殊-宋朝皇帝允许手下开酒楼-做生意-但有人却靠极 (致富能手的手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从岳飞被陷害而死-看宋朝是如何没落的 (岳飞被陷害致死的罪名是)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