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内哄一般是指什么-宋明帝即位初年的宗室内斗 (宋代室内布局)
刘宋宗室内哄一般指宋明帝即位初年的宗室内斗,但在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至泰始二年,466年,的宗室内哄之前,已有宋文帝和宋孝武帝对部分宗室诛杀和控制的情况,内哄之前宋文帝在位中后期,大将军刘义康逐...
刘宋的宗室内哄,大家通常都知道是宋明帝刚上台那会儿的事,但其实在他泰始元年到二年(465-466年)内斗之前,宋文帝和宋孝武帝早就对宗室下过手了,不是杀就是控。
内哄之前的事儿,得从宋文帝说起。
宋文帝在位后期,他弟弟大将军刘义康慢慢把朝里大权都抓手里了,安插自己人,排挤异己,文帝看着就不舒服了。元嘉十七年(440年),文帝动手了,把刘义康的党羽刘湛他们一家十多口都杀了,然后把刘义康打发去当江州刺史,让他去豫章待着。元嘉二十二年,又有帮刘义康想扶他当太子的人,太子詹事范晔、员外散骑侍郎孔熙,也被文帝杀了,刘义康直接被废成老百姓。到了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打过来了,文帝怕刘义康被北魏利用,干脆下诏把他给杀了。文帝当时怕太子镇不住其他宗室,特意给东宫加了好多兵。结果后来他一想废太子,这些兵反倒成了刘劭造反的本钱。元嘉三十年二月,刘劭听说文帝要废他,先下手为强,带东宫兵冲进皇宫把文帝杀了,自己当了皇帝。四月份,在外的武陵王刘骏听说文帝被杀,立马发文书给各州,说要讨伐刘劭,宣城太守王僧达、吴兴府司马丘珍孙他们都响应了。四月份,两军在新亭打了一仗,刘劭被打败,缩回台城。这时候江夏王刘义恭直接跑路投奔刘骏,刘劭气得杀了他十二个儿子和一堆宗室。五月四日,台城被攻破,刘劭和他四个儿子都被杀了,刘骏登基,就是宋孝武帝。
孝武帝刚上台没多久,刘义宣就反了,不过很快被平了。接着,他又收拾了不服他的海陵王刘休茂、武昌王刘浑、竟陵王刘诞。孝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搞了不少削弱地方和宗室的措施。比如改州镇、加强中央军、减东宫兵、削各州镇兵力(边关除外),这些确实有用,给后来宋明帝平叛打了底。但他还有个更狠的,就是提高典签(也叫签帅)的地位。这些典签多是寒门出身,在朝廷和州府之间跑,负责传文件、监督地方、传达命令,还能直接向朝廷报告,搞得“只听说有签帅,没听说有刺史”。孝武帝在的时候,凭他威风,这招管用。可他一死,中央没个强势的君主,情况就全变了。
宗室内哄
孝武帝死后,他儿子刘子业当了皇帝。这小子跟他姑母新蔡公主搞在一起,还杀了叔父刘义恭。接着又杀了弟弟刘子师、刘子鸾这些宗室,还有大臣柳元景、沈庆之。当时朝里人人自危,都怕被杀。后来刘子业被身边的宿卫给杀了。
刘子业死后,泰始元年(465年),刘彧当了宋明帝。其实就在刘彧杀刘子业当皇帝前一个月,孝武帝提拔的江州长史邓琬和雍州刺史袁顗,打着“废昏立明”的旗号,拥立孝武帝第三个儿子、当时还是小孩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号召各地去打建康的刘子业。刘彧抢先把刘子业杀了自己称帝,结果泰始二年(466年)二月七日,袁顗他们又拥立十一岁的刘子勋当了皇帝,年号义嘉。
刘子勋当了皇帝后,各地重要州镇的典签官(多是寒门出身)就挟着他们控制的年幼皇子宗王,在地方招兵买马,响应袁顗。刘子勋这边,因为出镇的宗王都是孝武帝的小儿子,所以各地宗王和方镇都支持他。刘彧的号令,建康城外百里地都出不去。更麻烦的是,刘子勋和各方镇都骂刘彧篡位,从四面八方打过来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他,孝武帝的儿子们大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刘宋宗室就分成了文帝系和孝武帝系两拨人打起来了。
刘彧的地盘和人马都不到刘子勋的十分之一,但孝武帝改革后,地方势力被削弱了,中央军特厉害。叛军多是临时招的散兵,名义上是宗王叛乱,实际是背后的签帅在搞,又没个统一的头儿。刘彧就打着“平叛”的旗号,靠他精锐的中央军,做了几件事:一是听蔡兴宗的意见,二是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这些武将,三是让他弟弟刘休仁他们放手去平乱。这样一来,朝廷上下一条心,兵强马壮,先拿下浙东,打败刘子房;又往西打,占了江陵、寻阳。到466年底,刘子勋政权被灭,江南淮南也平了,最后把孝武帝的子孙全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