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甲-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古代的军事装备 (板甲的出现)
板甲是古代的军事装备,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这是相对于由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发展在...
板甲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装备,说白了就是用大块金属板做出来的盔甲。跟那些用小铁环串的锁甲,或者小铁片拼的鳞甲、札甲比,它可是“大块头”。
14世纪之前,西欧的铁甲跟别的地方差不多,主要穿锁子甲,鳞甲、札甲当辅助。咱们现在说的板甲,雏形其实是14世纪初在西欧出现的铁胸半身板。到了世纪末,米兰的铠甲工匠们开始试着用钢板做整体的手套、护臂、护腿,还有大护心镜。不过这些玩意儿不是单独穿的,是跟锁子甲、鳞甲、札甲一起用的,当加强部件,用皮带绑在四肢上。
真正意义上的板甲,15世纪初就出现了(不过那时候材质比较差)。锻造大块弧形金属的技术和冶金技术进步了,给后来整体铠甲打下了基础。特别是1400年左右,材料学上有个大突破——发明了高炉。烧的温度高了,就能炼铸造铁了(以前都用块炼铁),钢铁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另外,水力锻机出来了,再加上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带着冶金技术往前走,这些让铠甲工艺在15世纪一下子飞跃,成了板甲成型和大发展的时代。大家很快发现,板甲的防护力,还有在同等重量下给士兵的灵活性,都比别的铁甲强。而且加工起来也方便,冷热加工都行。锁子甲、鳞甲、札甲就不行了,零件太小(小铁圈、甲片啥的),加工起来特别麻烦,费人力还不好强化。
有人觉得,14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形势能逆转,跟板甲的发明脱不了干系。板甲跟英国长弓对着干,简直就是“盾”赢了“矛”的典型例子,也是板甲成熟的标志。到了16世纪到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期。这下可好,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专家们为了能穿透甲胄,天天绞尽脑汁,搞出一堆稀奇古怪的新武器。
不过16世纪中,大型火绳枪一出来,板甲的抵抗力第一次不够用了。子弹打过来,做工好的板甲确实能挡住正面穿透,但冲击力太大了,护板容易向内凹,还会坏。子弹撞上板甲的震动,对人体伤害也很大,这沉重的板甲在战场上越来越不给力。17世纪初,滑膛枪这种新火绳枪,还有燧发枪,士兵们人手一把,又轻威力又大,当时的板甲基本扛不住。
之后板甲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装备越来越少,全身甲慢慢被四分之三甲,甚至胸甲取代,质量也下降了。钢铁工业不够发达,优质钢铁推广不开,这个毛病到19世纪才靠着近代高炉工业克服。可击发后膛枪的威力又跑前面去了,防护装备又跟不上了。所以除了个别情况,板甲最后就剩下一战的时候还以胸甲的形式出现过。
其他地方没搞出全套板甲,但大型护板和“鸡胸”这种造型的防护力,大家都知道。土耳其除了进口和缴获西欧的盔甲,16世纪后自己也开始做碟甲,用锁甲连着钢铁板当补充。伊朗萨法维王朝的时候有铁护胸板,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有,最近看的《阿克巴大帝》电影里就有这种道具。日本战国后期,搞出了南蛮胴具足,就是仿造进口货做的。
现在研究板甲发展过程和防御能力最全的书,应该是《骑士与风炉: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甲胄的冶金学历史》,布里尔学社出的,阿伦·威廉姆斯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