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太监数量相比明朝少了很多-因为什么 (清朝时期的太监)
在古代,太监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皇宫内外使用太监达十万人之多,而清朝使用太监人数最多时不超过三千人,是清...
说起古代的太监,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伺候皇帝的吧?其实没那么简单。东汉、唐、明这些朝代,太监不光伺候人,还掌过大权呢。今天就来唠唠,为啥明朝皇宫里太监能到十万人,清朝最多才三千,难道是清朝更讲人权?显然不是,主要有三个原因。
先说第一个原因:清朝对太监干政这事,防得比明朝狠多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立过铁牌不让太监干政,但后代皇帝慢慢就忘了,太监权力越来越大,最后还把国家搅乱了。清朝吸取教训,顺治皇帝刚上台就在皇宫里立了铁牌,严禁太监碰政事,而且一代代皇帝都盯着,谁也不敢破这个规矩,执行得死死的。
第二个原因,清朝刚入关时,得靠明朝那些读书人(士绅)帮忙治理天下啊。
这些士绅在明朝最烦的就是太监,跟他们斗了两百多年。清朝要是还重用太监,这些读书人肯定不乐意帮忙,甚至可能反抗。所以清朝皇帝就干脆不碰太监,在政治上给士绅让点步,比如承认他们的科举、少交税,换来他们的支持。
第三个原因,清朝皇帝不缺信任的奴才,用不着太监。
明朝太监不光伺候皇帝日常,还干别的——特务、税务、镇守各地的都是他们,相当于皇帝的眼线爪牙。但清朝不一样,满人不能当太监,只能从其他民族里挑。皇帝心里想,要是真有十万太监在各地和宫里,自己能睡得着吗?再说,皇帝有自己人——上三旗的旗人,这些旗人跟皇帝是直属主仆,能干太监的活,还更放心。既然有人能替代,太监自然就用不上了,干脆少用点,还能落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