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古代免官的词)

在中国古代,官员们的权力和地位都与他们的乌纱帽息息相关,那么,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呢?这其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一、乌纱帽的起源乌纱帽起源于东晋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

admin

古代官员丢了官,为啥总说“丢了乌纱帽”呢?这乌纱帽到底有啥讲究?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乌纱帽这玩意儿,最早得追溯到东晋。那时候皇帝为了表彰忠臣良将,会赏一种特别的头饰——乌纱帽。顾名思义,帽子是用乌纱做的,就是那种黑色的细布,摸起来挺轻薄,戴着也透气。帽子的形状嘛,跟现在的礼帽有点像,顶上还有块硬纸板,上面镶着宝石或者金银饰品,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戴的,那是权力的象征。

在古代,乌纱帽可不只是一顶帽子那么简单。它简直就是官员的“身份卡”,谁戴了它,谁就有了在朝堂上说话的权力,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所以啊,一旦官员被免职,帽子一摘,权力、地位啥的都没了,可不就是“丢了乌纱帽”嘛!

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古代免官的词)(图1)

说到“丢乌纱帽”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王敦之乱”了。东晋那会儿,权臣王敦野心不小,总想着篡位称帝。他手下有个叫王含的,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王含的弟弟王澄则是江州刺史。可王敦觉得这俩位置太重要,不能都交给自家亲戚,干脆把王含的荆州刺史给撤了,改派去江州。王含哪能乐意啊,觉得自己被小瞧了,一气之下直接辞职不干了。这事儿一传开,“丢乌纱帽”的说法就这么传开了。

后来啊,大家慢慢就用“丢了乌纱帽”来形容官员被免职,听着比“被革职”顺口多了,也更有画面感——一顶帽子没了,啥都没了。

古代官场的事儿,有时候也挺残酷的。一顶乌纱帽,戴上去是风光,摘下来可能就是失落。想想那些为了保住乌纱帽绞尽脑汁的官员,也挺唏嘘的。


上一篇: 古代为什么结婚要有红盖头-这个习俗是如何形成的 (古代为什么结婚这么早) 下一篇:古代饥荒时期不捕鱼是为何?揭秘古人的生存智慧 (古代饥荒时期吃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