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穆罕默德·摩萨台是怎么当选伊朗首相的-倒台之后他逃亡到了什么地方 (穆罕默德·摩萨台)

伊朗首相支持石油国有化伊朗的大部分石油库存位于波斯湾地区,当地的石油由英伊石油公司开发并出口到英国,伊朗人逐渐意识到他们从英伊石油公司所得的石油实在微不足道,而英伊石油公司又拒绝了像阿美石油公司对沙特...

admin

伊朗首相

支持石油国有化

伊朗的石油大多在波斯湾那边,一直被英伊石油公司攥在手里,他们把石油挖出来运回英国。后来伊朗人发现,自己从这石油里分到的钱少得可怜,而英伊石油公司呢,又不像阿美石油公司那样跟沙特搞“利润平分”。再加上伊朗人早就对协约国占着伊朗的事儿憋着一肚子火,所以“石油国有化”就成了大家伙儿天天念叨的事儿。

1950年6月,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勒维让军官哈吉·阿里·拉兹马拉当了总理。拉兹马拉在议会开会前,跑去跟议员们说“国有化不靠谱,伊朗不能不管国际义务,自己也没本事单独搞石油产业”。结果这话刚说完四天,一个叫哈利勒·塔玛色比的,属于伊斯兰敢死队(Fadayan-e Islam)的原教旨派,就把他给刺了。有些主流历史书里写的可不一样,说“美国大使早料到拉兹马拉不是被刺就是跟沙阿闹掰”。后来有人查了资料,发现这说法还真有点依据,这下史学家们吵翻了。等伊朗跟英国谈石油专利权的事儿谈崩了,伊斯兰议会和参议院分别在1951年3月15日和20日,直接拍板把英资的英伊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把伊朗的石油产业给接手了。

伊朗群众党也是个推手,1951年4月初,他们带着全国搞罢工、闹骚乱,嫌国有化磨磨唧唧,还抱怨石油工人工资低、住得差。他们这么一闹,加上老百姓庆祝拉兹马拉被刺,连伊斯兰议会的议员都扛不住压力了。

当选首相

1951年4月28日,伊朗议会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当首相。沙阿看着摩萨台声水涨船高,只好任命他。5月1日,摩萨台直接把英伊石油公司给国有化了,他们原定到1993年到期的特许经营权作废,资产全没收。还派了个五人委员会去胡齐斯坦,硬推国有化政策。

摩萨台政府不让英国碰伊朗的石油产业,英国拿不到伊朗的油,两边矛盾直接升级。英伊石油公司威胁说“把员工全撤走”,还告诉油轮老板“伊朗政府开的收条国际市场不认”。摩萨台干脆跟他们撕破脸,终止了谈判。两个月后,英伊石油公司把技术人员撤走,炼油厂全关了。国有化之后,好多炼油厂缺技术员,根本转不动。英国政府直接对伊朗搞封锁,加强了波斯湾的海军,还在联合国安理会告了伊朗一状。

穆罕默德·摩萨台是怎么当选伊朗首相的-倒台之后他逃亡到了什么地方 (穆罕默德·摩萨台)(图1)

以前从英国控制的炼油厂买石油的买家,也被英国政府威胁要告他们。英国还跟关系好的国际石油公司串通好了,谁也别去填补英伊石油公司留下的空档,这下伊朗的石油产业直接停摆。石油产量从1950年的2亿4140万桶,暴跌到1952年的1060万桶。阿巴丹危机一来,伊朗的石油收益几乎归零,摩萨台答应搞的国内改革压力山大。同时,英国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在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增产石油,把伊朗的缺口给补上了,英国自己倒没受太大影响。

到1951年底,摩萨台还是老百姓心里的红人,他这时候下令搞选举。虽然摩萨台在城市里挺吃得开,地方上可就不一样了。他搞的选举改革方案(让文盲也能投票)被保守派怼惨了,说这方案“对过去四十年有投票权的爱国者不公平”。

伊朗议会里火药味越来越浓,国家收入锐减,地方对德黑兰不满,经济危机爆发。保守派嫌摩萨台处理经济太磨叽,民族阵线还发动了“斗地主”式的宣传战。

辞职与暴动

1952年7月16日,沙阿刚批准摩萨台的新内阁,摩萨台想用首相权力任命战争部长和参谋长,沙阿死活不答应。摩萨台立马宣布辞职,想博老百姓同情。

资深政治家艾哈迈德·盖瓦姆被扶上了首相宝座。他上任第一天就打算重启跟英国的谈判,解决石油纠纷,这跟摩萨台的路子完全相反。民族阵线带着好几个民族主义、伊斯兰主义、社会主义的党派团体,用示威、罢工、游行回应,力挺摩萨台。伊朗所有大城市都罢工了,德黑兰的市集关了门,德黑兰、哈马丹、阿瓦士、伊斯法罕、克尔曼舍加起来死了250多人,伤的更多。

穆罕默德·摩萨台是怎么当选伊朗首相的-倒台之后他逃亡到了什么地方 (穆罕默德·摩萨台)(图1)

伊朗历4月30号开始的五天大游行后,军官们把部队调回军营,生怕德黑兰被示威者占了。沙阿看着局势乱糟糟,只好罢免盖瓦姆,重新让摩萨台当首相,还给了他之前想要的军事控制权。

复职与应急权力

权力更大的摩萨台说服议会,给了他六个月的应急权力,让他“能发任何法令来还债、搞选举、司法和教育改革”。摩萨台让阿亚图拉阿布-卡西姆·卡沙尼当议会发言人。卡沙尼手下的伊斯兰学者跟伊朗群众党关系挺紧张,但这俩都是摩萨台的政治左膀右臂。

摩萨台用这权力开始巩固民主制度,限制沙阿的君主权力,砍了沙阿的预算,不让他直接跟外国使节来往,把皇室地盘收归国有,还把沙阿那个爱掺和政治的双胞胎姐妹阿什拉芙·巴列维给赶跑了。

1953年1月,摩萨台让议会把“应急权力再延长一年”。这下他开始搞土地改革,建村议会,提高农民的分成,削弱农村贵族的利益,废了伊朗几百年的封建农村体制。

不过,因为英国抵制,伊朗人日子越过越穷,越来越不开心,摩萨台的政治盟友也开始散伙,敌人越攒越多。

有些伊朗人被英国收当了间谍,摩萨台联盟里的人就开始掉转枪口怼他。比如劳工党党魁穆扎法尔·巴藻伊,以前帮摩萨台取缔阿巴丹炼油厂,一度被看作接班人;还有侯赛因·马基;连那个直来直去的阿亚图拉卡沙尼,都拿“摩萨台骂英国的话”来怼他。

摩萨台倒台

阴谋

摩萨台的政策让英国政府特别头疼,尤其是丢了伊朗石油产业的控制权。英国试了好几次跟摩萨台政府谈,都黄了。

英国自己二战后一堆烂事,没法单跟伊朗掰头,就想让美国出手。美国一开始还不乐意英国那套,国务卿迪安·艾奇逊还说过英国“对伊朗的政策又犟又 destructive”。到了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当上美国总统,美国对伊朗的态度就变了。

虽然摩萨台公开说过讨厌社会主义,但英国首相丘吉尔跟美国说“摩萨台越来越偏向共产主义”,怕伊朗在冷战里被苏联拽走。

p> 随着苏联影响力越来越大,英国政府又怕摩萨台被亲苏的伊朗群众党带偏,英美两国就开始批摩萨台的政策,说这玩意儿会害了伊朗。

1953年1月,摩萨台跟卡沙尼那摇摇欲坠的关系更紧张了,卡沙尼反对摩萨台延长应急权力一年的要求。

阿贾克斯行动

1952年10月,摩萨台直接把英国当敌国,跟英国断了一切外交关系。同年11月和12月,英国情报人员撺掇美国情报机关把摩萨台弄下台。艾森豪威尔政府和丘吉尔的英国政府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搞掉摩萨台。1953年3月,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让当时的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制定推翻摩萨台的计划。

1953年4月4日,艾伦·杜勒斯批了100万美元,说“能用啥办法让摩萨台下台就用啥办法”。驻德黑兰的中情局人员很快就开始对摩萨台搞宣传战。《纽约时报》后来报道,美英情报人员在1953年6月初在贝鲁特碰头,最后敲定计划。后来解密的文件显示,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孙子、中情局近东及非洲主管克米特·罗斯福亲自去德黑兰指挥行动。《纽约时报》2000年曝光了一份中情局文件,叫《秘密行动史-推翻伊朗首相摩萨台-1952年11月至1953年8月》。情报人员唐纳德·威尔伯在里面写了详细计划,还有美英政府干的那些事儿。

整个阿贾克斯行动的关键,是让沙阿下诏书罢免摩萨台。沙阿其实早几个月就想这么干,但他怕这事儿老百姓不买账,合法性也成问题。美国花了不少钱和精力,比如送貂皮大衣、塞钱给阿什拉芙,总算让沙阿松口了。

摩萨台察觉到有人搞他,开始盯着政府里的内鬼。他还“下令搞全国公投”来解散议会,废了宪法规定的匿名投票,确保自己能赢。1953年8月4日,公投在记名投票下进行,摩萨台拿了“99.9%的选票”。8月16日,他解散了议会,但这操作反而让中情局捡了便宜。

沙阿流亡

罗斯福跟沙阿说,不管他参不参与,美国都要动手。沙阿在1953年8月向中情局服了软,下了道书面诏书罢免摩萨台,这倒是宪法允许的。沙阿为了保险,先流亡到巴格达,又跑意大利罗马躲风头。他签了两道诏书:一道罢免摩萨台,另一道任命中情局属意的军官法兹卢拉·扎赫迪当首相。这两道诏书都在唐纳德·威尔伯的计划里,设计得看起来合法,解密文件里能看明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后来给唐纳德·威尔伯写了封表扬信,这信解密了,威尔伯的自传里也印着。

政变

罗斯福他们煽动的大规模示威席卷全国,一些被收买的部落成员也准备支援政变。被罗斯福收买的、假装支持君主和反对君主的示威者在街上打起来,还抢掠焚烧清真寺和报社,死了差不多300人。1953年8月19日,一直潜伏的沙阿支持者被中情局煽动起来,由退役将军、摩萨台内阁前内政部长法兹卢拉·扎赫迪,还有沙班·贾法里这种地头蛇带着,占了上风。罗斯福示意伊朗军方动手,支持沙阿的坦克冲进首都,炮轰首相官邸。摩萨台在暴徒抢官邸之前跑了,第二天向中情台扶植的扎赫迪投降,没多久就被关进了军事监狱。

沙阿回归

沙阿在1953年8月22号回到德黑兰,摩萨台没多久就被军事法庭判了叛国,但扎赫迪和沙阿都饶他不死(当时能判死刑),最后判了他三年监禁。他被单独关在军事监狱里,后来被软禁在德黑兰附近的家乡,直到1967年3月5号去世。

扎赫迪的新政府很快跟外国石油公司组了财团,“把伊朗石油大量运回全球市场”,美国和英国分走了最大头。美国资助沙阿政府,包括军队和秘密警察萨瓦克的组建,一直到1979年沙阿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


上一篇: 伊朗霍尔木兹军演是怎么回事-军演为期几天 (伊朗霍尔木兹海峡) 下一篇:京城的国子监中-为什么种了那么多槐树 (京城国子监读后感)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