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时期宰相-袁滋-书迹传世极少-书法家 (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

袁滋,749年,818年,,字德深,蔡州郎山人,郡望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唐朝官员,书法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唐容管经略使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

admin

袁滋,字德深,749年出生在蔡州郎山,老家是河南太康那块的,唐朝的官儿,还写得一手好字。

他家是陈郡袁氏,挺有名的家族。他是元结的内弟——元结当时挺有地位的,唐容管经略使,靠着他的推荐,袁滋当上了试校书郎,后来官做到了湖南观察使。书法特别好,《旧唐书》里说他“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就是写篆书、籀书很有古法,可惜传下来的字迹特别少。他还出使过南诏,在云南昭通盐津留了个摩崖题记,现在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唐朝时期宰相-袁滋-书迹传世极少-书法家 (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图1)

袁滋这人从小就爱学习,他外兄元结当时在道州当刺史,挺有名的,他就老往元结那儿跑,跟着学。后来被推荐当上了试校书郎。贞元年间,他做到了中书侍郎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吧,后来又成了剑南西川节度使。死后被追赠太子少保。书法还是他的老本行,篆书、籀书写得特别有古法。元和八年的时候,许孟容写了篇《唐尚书省新修记》,袁滋给写了篆额;还有虢州刺史王颜写的《唐轩辕铸鼎原铭》,也是他写的籀书。这些事儿在《旧唐书》《金石录》里都有记载。他还出使过南诏,樊绰的《云南志》里写了,贞元十年十月二十七日,袁滋到了大理,给南诏国王异牟寻送了个金印,印文是“贞元册南诏印”。当时南诏在楼下大摆宴席,还“坐上割牲,用银平脱马头盘二面”——其实就是烧了两头猪,放在银制的马头盘子里,大家用刀割着吃。席间还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吹笛,一个七十多岁的妇人唱歌,异牟寻指着他们说,这是他爹当年归藩时,唐玄宗赐的“故部”和“龟兹音声”两部乐师,现在都死得差不多了,只剩这两个了。酒喝到高兴处,异牟亲自捧着杯子,恭敬地给袁滋劝酒,袁滋也举杯说:“南诏得想着祖宗的基业,守着诚信,给唐朝西南边陲当个屏障,让子孙后代都能传下去。”异牟寻赶紧说:“哪敢不听您的!”

唐朝时期宰相-袁滋-书迹传世极少-书法家 (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图1)

复州有座青溪山,风景特别好。袁滋还没发达当官的时候,在复州、郢州一带住着。有天天气好,他就去爬青溪山。走了几里路,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险,后来干脆找不到路了。山脚下有个卖药的书生,袁滋跟他聊得挺投缘,晚上就住他家了。袁滋说:“这山里肯定有隐士或者神仙。”书生说:“有五六个道士,隔三差五来一趟,不知道住哪儿。我熟是熟,但他们不爱说自己的事。”袁滋问:“能让我见见他们吗?”书生说:“他们烦俗人,但爱喝酒。你要是带坛好酒,就能见着。”袁滋就回家拿酒去了。等了几天,五个道士真来了。戴着道巾,穿草鞋,拿藜杖,老远就互相打招呼、问冷暖,大声说笑,还到山涧里洗脚,跟书生开玩笑。书生摆上酒,他们一看酒乐坏了,问:“哪儿弄来的?”一人喝三五杯。书生说:“不是我拿的,是个客人带来的,想见见几位。”就把袁滋叫出来了。五个道士一见他,脸色都变了,后悔喝了酒,还生气书生说:“怎么让外人来了!”书生说:“这人挺诚心的,也信道教,热情点咋了?”道士们脸色缓和了,看袁滋挺恭敬,就搭话,后来指着他说:“坐吧!”袁滋道了谢坐下。喝到高兴,一个道士盯着他说:“这人像西华坐禅和尚。”过了会儿又说:“真是。”数着指头算:“那和尚死四十七年了。”又问袁滋年龄,正好四十七,道士拍手大笑:“你去求功名吧,福禄都来了!”说完跟袁滋握手,一个个钻山洞、爬山顶、扯藤条,跟飞似的,一会儿就没影了。后来袁滋真当上了丞相,还做了西川节度使。


上一篇: 唐朝名将哥舒翰是怎么攻屠石堡的 (唐朝名将哥舒翰简介) 下一篇:朱元璋为何还会承认-唐朝免死金牌到明朝有五百年历史 (朱元璋为何还能忍他七年)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