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名将哥舒翰最后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唐朝名将哥舒翰)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朝名将哥舒翰病废出征的故事,哥舒翰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身虚,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

admin
唐朝有位名将叫哥舒翰,这人平时就爱喝酒,醇酒美人天天不离身,结果身体越来越虚。 哥舒翰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身虚。 天宝十四年(755年)二月,他进京路上走到土门军,洗个澡突然中风,昏迷老久才醒,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回京后就只能在家待着。这时候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矛盾越来越深,眼看就要闹得不可开交了。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当着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带着十五万蕃汉兵,假传朝廷密旨,说要去讨伐杨国忠,就往洛阳、长安打过来了。唐朝的兵力向来是外头重、里头轻,安禄山的部队在当时能排第一,叛军一路冲过来,黄河以北的郡县很快就占了。唐玄宗这才惊醒,赶紧慌慌张张地部署防御。他让封常清、高仙芝这两个名将带兵打,可双方实力差太多,唐军一路败退,洛阳丢了,只能退到潼关(现在陕西潼关东北),死守不出。唐玄宗受不了这挫折,又听了宦官边令诚的坏话,派人把封常清、高仙芝砍了头示众。朝廷一下子少了两个经验丰富的大将,后来的大祸其实早就埋下了根。

唐朝名将哥舒翰最后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唐朝名将哥舒翰)(图1)

这时候唐玄宗突然想起了病废在家的哥舒翰。哥舒翰当然说自己身体不行,推了好几次,最后还是没办法,接了皇帝的任命。唐玄宗让田良丘当行军司马,王思礼管马军,李承光管步兵这些人当属将,带了二十万兵去潼关挡叛军。临走前,唐玄宗还亲自给他送行,让百官到郊外送,又封哥舒翰当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他期望老高了。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己当了大燕皇帝。他族弟安思顺之前告发过安禄山谋反,所以没被唐玄宗治罪。可哥舒翰一直讨厌安思顺,这时候大权在手,就让人伪造了一封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假装在潼关门口抓到送信人,硬是让安思顺背上了黑锅,说不清道不明。安思顺和他弟弟安元贞都被杀了,家人被发配到岭南那种荒凉地方。兔死狐悲,本来挺支持哥舒翰的杨国忠,这会儿后背直发凉,心里直打鼓:哥舒翰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当时大家都觉得安禄山造反是杨国忠逼的,哥舒翰的部下王思礼就劝他:“安禄山打过来,借口就是清君侧除杨国忠。咱们要是留三万人守潼关,剩下的精锐杀回京城,把杨国忠办了,安禄山就没理由打仗了。这是汉朝当年对付七国的法子,您觉得咋样?”哥舒翰其实也这么想过,可转念一想:真这么干,自己不就成了安禄山第二?最后没听王思礼的。 可这俩人的话很快传到杨国忠耳朵里,杨国忠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为了保命,他想了个招:他跟唐玄宗说要招三千精兵,让心腹带着天天练,又招了一万人屯在灞上,让心腹杜乾运带着。名义上是打叛军,实际上是防着哥舒翰。哥舒翰心里门儿清,立刻上书说要把灞上的兵划到潼关来管,还假借商量军情,把杜乾运叫到大营,咔嚓一刀砍了,吞并了他的兵。这么一搞,杨国忠吓得要死,哥舒翰也天天提心吊胆,一将一相,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哥舒翰守着潼关后,因为身体不行,管不了军务日常,就让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自己拍板,就让王思礼管骑兵,李承光管步兵。可王思礼和李承光俩人谁也瞧不上谁,天天吵架,不配合,军里号令乱七八糟。加上哥舒翰带兵“严是严,但不体恤人”,唐军士气低落,打仗都没劲。 潼关之败 这时候李光弼和郭子仪带着军队把叛军史思明部打得节节败退,断了叛军前线和范阳老巢的联系。叛军往东打被张巡挡在雍丘(现在河南杞县),往南又被鲁炅拦在南阳(现在河南邓州),安禄山前后受敌,一度想放弃洛阳,回范阳老巢。潼关在哥舒翰手里守得跟铁桶似的,叛军主力打了半年,愣是没打下来,想打长安基本没戏了。哥舒翰是名将,形势看得门儿清,好几次上书唐玄宗说:“安禄山占了河北,手下都是蕃将胡人,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肯定不归顺他们。咱们死守潼关,叛军打久了肯定军心散,到时候咱们再出击,大局就能定了。” 当时形势确实对唐军有利,各地都传捷报,唐玄宗又信心满满了,杨国忠在旁边一个劲儿煽风点火,让哥舒翰带兵出潼关跟叛军决战。唐玄宗信了杨国忠的坏话,不停地派太监去催哥舒翰。哥舒翰好几次上书说:“安禄山在军中待久了,精通兵法,是有备而来,就想速战速决。他们肯定把精兵藏起来了,拿老弱病残引诱咱们,肯定有诡计。咱们要是轻举妄动,准中圈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可唐玄宗这时候脑子已经热了,根本听不进哥舒翰的好话,反而把他骂了一顿。 唐玄宗以“叛军没准备”为由,逼着哥舒翰出关打仗。派去的使者一个接一个,看得哥舒翰压力山大。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当然知道不听皇帝命令的下场。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初四,哥舒翰“哭着出了潼关”。唐军驻扎在灵宝(现在河南灵宝)西边。灵宝南边是山,北边靠着黄河,中间是条七十里长的窄道。叛军依山傍水布好了阵,就等唐军钻进埋伏圈。初八决战开始,王思礼带五万精锐打头阵,庞忠他们带十万大军跟上,还有三万人在黄河北边高处擂鼓助威。叛军故意装作不行,队伍乱糟糟的,唐军果然上当了,一路往前走,被引进了窄道。山上滚木檑石像冰雹一样砸下来,唐军在窄道上没地方躲,死伤无数,损失惨重。 哥舒翰眼看情况不妙,赶紧命令毡车在前面开路。叛军早有准备,把几十辆着火的草车推下山谷,顿时火光冲天,唐军看不清东西,只能胡乱放箭。到天黑,箭射光了,才发现一个敌人没打着。这时候叛军统帅崔乾祐带精锐骑兵从唐军后面杀出来,前后夹击,唐军人多也使不上劲,乱成一团,四散逃跑。掉进黄河淹死的有几万人,惨叫声震天动地。黄河边的唐军抢着上运粮船,船装太重,几百艘船全沉河里了。剩下的唐军把武器绑在一起,用枪当船桨往对岸划,最后上岸的也就十分之一二。潼关城外有三条壕沟,都宽两丈、深一丈,逃回来的唐军掉进去,很快把沟填满了,后面的人踩着他们的尸体才跑回潼关。哥舒翰一算,二十万兵,只剩八千了。

唐朝名将哥舒翰最后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唐朝名将哥舒翰)(图1)

叛军这是故意藏起精兵,引诱唐军放弃险要地势出战,决战时又假装打不过,把唐军引进埋伏圈。哥舒翰这辈子都没输这么惨,常胜将军的名声这下彻底没了。诗人杜甫在《潼关吏》里还感慨:“告诉守关的将军们,可别学哥舒翰啊。” 哥舒翰收拾残兵,想守住潼关继续跟叛军耗。叛军稍微缓了缓,就又冲过来了。哥舒翰提拔的蕃将火拔归仁这些人觉得没戏了,就决定反水,劫持了哥舒翰,把他双脚绑在马肚子上,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一起押往东边。 这时候叛军将领田乾真到了,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几十个唐军将领被押到洛阳,潼关丢了,长安也危险了。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得意地说:“你以前总看不起我,现在咋样?”哥舒翰这时候一点英雄气概都没了,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磕头认错:“我肉眼凡胎,没认出陛下是真龙天子,才落到这步田地。陛下是平定乱世的主子,天命所归。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替您招降他们,一下子就能平定这三路唐军。”安禄山高兴坏了,立刻封哥舒翰当司空,还让人把火拔归仁拖出去砍了,给哥舒翰看。可哥舒翰以前的部将们接到信后,都写信骂他不为国家死节,丢大臣的脸。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关在禁苑里。 死不逢时 灵宝这一仗,战场形势全变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还有几千官员和禁军,慌慌张张逃往蜀地。走到马嵬驿(现在陕西兴平西),禁军将士们终于忍不住了,杀了杨国忠和他一党,又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皇太子李亨在大家拥护下,跑到朔方指挥抗敌,七月,李亨在灵武(现在宁夏灵武)登基,就是唐肃宗,唐玄宗被尊为太上皇。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在洛阳自己当皇帝。唐军集结了几十万兵力,加上几千厉害的回纥骑兵,用梯次配置、两面夹击的打法,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大败后,逃到邺城(现在河南安阳)死守,临走前把哥舒翰等三十多个被俘的唐将全杀了。一代名将哥舒翰,死得这么窝囊。不过唐朝廷没忘他以前开疆拓土的功劳,追赠他太尉,谥号“武愍”。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高封哥》《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哥舒高封》有记载。


上一篇: 唐朝时期宰相-韦执谊-推行永贞革新-抑制宦官和藩镇势力 (唐朝时期宰相是几品官) 下一篇:唐朝名将哥舒翰是怎么攻屠石堡的 (唐朝名将哥舒翰简介)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