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为什么宁愿自杀亡国-也不愿接受李自成讲和的提议 (朱由检为什么救不了大明)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朱由检的故事,明朝末年,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可以说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一直想着扭转局势...
明朝末年,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也就是崇祯,挺勤政的,总想着扭转局面,但毛病也不少,刚愎自用。那时候官僚腐败,天灾人祸不断,农民起义闹得凶,李自成是头儿。有意思的是,李自成当年跟崇祯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就想讲和,结果崇祯宁肯自杀亡国也不答应,这是为啥呢?
先说说李自成。1644年,他带着一群饥民打到了北京,守卫不力,崇祯在煤山上吊,明朝没了。这时候的李自成简直势不可挡,威望老高了,38岁能有这成就,他自己都挺满足,觉得这运气也太好了。

1606年,李自成生在陕北一个小山村,黄土高原的风沙估计把他性格磨得挺开阔。底层出身的人,反而能团结不同阶层,明末起义时,这本事被他用得淋漓尽致。手下谋士里有中产的李岩,也有平民出身的牛金星、宋献策,这种驾驭能力让他打仗总能出其不意。

1643年,37岁的李自成占了西安,这地方可是古代兵家必争的都城,他一个小农民占了西安,估计心里美开了花,就让军队在西安放假歇着。这时候他飘了,整出个“大顺国”,跟明朝对着干。但他眼光短,小富即安,就想在西北称王,于是跟崇祯讲和,想让崇祯封他个“西北王”,还保证帮着剿灭其他反贼,结果崇祯直接拒绝了。

为啥崇祯不答应呢?表面看,明末天下大乱,内忧外患,收了李自成,能腾出手对付外敌,好像挺划算。但其实没那么简单。首先,李自成是叛军,崇祯是皇帝,俩人身份摆那儿,皇帝跟农民讨价还价?这要是谈成了,皇权威严不就扫地了?
再说了,那时候陕西、河南闹灾荒,农民起义才起来,李自成是农民出身,占了那些地方就知道打土豪,不搞生产,饥民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西部没粮,只能往东部富裕地区抢,内战没完没了,崇祯哪有时间对付关外的清兵?

而且啊,虽然明军被李自成打得够呛,但主力还在呢,山海关的关宁铁骑没用上,真打起来还不好说。崇祯觉得,凭啥为了个“西北王”的名号,跟叛军低头?结果呢?明军关键时刻掉链子,太监还反水,北京城破了。本来一个虚名能解决的事,搞到国破人亡,崇祯要是有后悔药,估计得吃一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