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死后-为何宋仁宗就把郭皇后废了呢 (刘娥最后拿到遗诏了吗)
仁宗一出生,刘娥便将其从李氏手中夺走,与关系亲近的后妃杨氏一同抚养,仁宗至大婚前,都与刘娥住在一个宫内,受刘娥关照甚多,刘娥是如何教育的宋仁宗的呢?比如在吃的方面,为了保护仁宗饮食安全,刘娥禁止虾蟹海...
仁宗一出生,刘娥就把他从亲妈李氏那儿抢了过来,跟杨太后一块儿带大。仁宗大婚前都跟刘娥住一个宫里,受她照顾不少。那刘娥到底是怎么教宋仁宗的呢?

就吃这事儿,刘娥可上心了。为了保仁宗饮食安全,直接下令虾蟹海味这些“危险”食物不准“进御”。后来她垂帘听政,还让杨太妃跟仁宗一块儿吃饭,说是“保佑扶持,恩意勤备”。有学者琢磨,宋仁宗能当那么久皇帝,说不定跟小时候这健康饮食有关。
教育方面,刘娥管教那叫一个严。
仁宗刚即位,刘娥就挑了近臣给他讲儒家经典。有回仁宗想看看宋初平定割据势力时收的宝物,刘太后挑日子开库,摆了香案就拜,还教育他“创业多难啊,这些宝贝都是那些割据的家伙没德气才丢的,你可得记住!”那语气,吓得旁边太监都冒汗。日常政务上,刘娥也老给仁宗提点、帮忙。
仁宗对刘娥也挺孝顺,大年初一,非得带着大臣先给刘太后拜寿,再去接受朝拜,这孝顺劲儿是没得说。
可仁宗长大点后,对专权的刘娥就不满了,尤其在她干涉婚事上,心里头怨气越来越重。
1024年,刘太后亲自选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当皇后。可仁宗看中的,是跟郭后一块儿进宫的张美曾孙女,还有王蒙正的女儿。对这两个,刘太后死活不同意。
她的理由也挺“充分”:王氏“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直接把王氏嫁给了自己侄子刘从德;张氏呢,出身豪门,“庶免他日或挠圣政”。最后选了个“家门败落”的郭氏。
刘娥这么选,有她的算盘。她是当政治家来选的,私心是想找没势力的皇后,方便自己长期垂帘,也为仁宗日后亲政铺路。可问题是,仁宗那时候年轻,对感情有憧憬,完全是个人角度选人。俩人想法撞一块儿,冲突不奇怪。
对郭氏,仁宗一直不喜欢,婚后俩人关系越来越淡。郭氏仗着刘娥撑腰,在后宫里娇蛮善妒,把持着一切。等刘娥一死,仁宗没人管了,偏宠宫人杨氏、尚氏,郭氏就老抱怨。
废后的导火索,说起来挺戏剧性——就因为一巴掌。一次尚氏在仁宗跟前说难听话,皇后忍不住,上去就扇了一巴掌,仁宗去拉,皇后不小心打到他脖子,仁宗当时就怒了,有了废后的念头。
废后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仁宗为了废后,除了跟大臣解释,还不怕丢脸,把脖子上的爪痕给大臣们看。到1033年10月,郭氏真被废了,“诏称皇后以无子愿入道,特封为静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这时候离刘娥死才7个月。
一巴掌就让仁宗铁了心废后?当然不是。
仁宗是真不喜欢刘太后指定的郭氏,但废后更是对刘娥的反击——他憋屈了刘娥十多年的专政,更气她一直瞒着自己生母是谁。刘娥死的时候还有遗诏:“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有臣子当场就反对了:“皇帝都成年了,哪能让女后接着垂帘?”仁宗顺水推舟,把那句删了。这里的杨太后就是杨太妃,刘娥死后被尊为太后。
对刘娥势力的清算,早在废前就开始了。三月刘娥死,四月仁宗亲政,大手笔罢掉刘娥用的宰相吕夷简,贬了她家亲戚,把当年被她贬的范仲淹他们又提拔上来。这年七月废后,不过是反刘娥的一步棋罢了。
废后的事儿还没完,没多久,跟郭氏不对付的尚氏、杨氏俩美人也被赶出宫:
郭后废了之后,尚氏和杨氏更得宠了,天天晚上陪着仁宗,仁宗身体都熬坏了,朝里朝外都担心,都怪这两个美人。杨太后也急了劝仁宗,仁宗没理。后来内侍阎文应天天在仁宗耳边念叨,仁宗烦了,点点头。阎文应直接用毡车把俩美人拉出宫,俩人哭着不走,阎文应还扇她们脸骂:“宫婢还废话什么!”硬是把她们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