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美食家苏轼-他发现了哪些美食呢 (宋朝的美食家是谁)
说到苏轼,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写的词,说到苏轼与食物,不能不说东坡肉,东坡肉就是苏轼发明的,放到现代来,苏轼简直就是一个妥妥的吃货啊,众所周知,苏东坡很倒霉,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
说到苏轼,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他的词,但说到苏轼和食物,那必须得提东坡肉啊!没错,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放到现在看,苏东坡妥妥是个资深吃货,为了吃能整出不少花样。

都知道苏东坡命挺苦,不是在被贬,就是在去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海南……越穷的地方越派他去。要换一般人,早哭天抢地了,就算硬撑着也得天天唉声叹气。可苏轼偏不,失意绝望?不存在的,异地美食这么多,他忙着研究“吃吃吃”都来不及呢。
这么着,他那些被贬的落魄日子,愣是被这个吃货过成了美食“研发之旅”。
元丰二年,42岁的苏轼刚当上湖州知州,三个月就因为“乌台诗案”被抓进大牢,差点掉脑袋,最后被贬到黄州。
那日子叫一个苦,没权没钱,吃饭都成问题,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当时当地猪肉便宜到没人买,他倒好,天天买。可猪肉买回来,他可没因为便宜就随便煮煮吃,生活对他不温柔,他就对自己温柔点,尤其吃上,绝对不能马虎。
既然闲着没事,那就琢磨猪肉的新做法,捣鼓来捣鼓去,居然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他还把做法写下来,叫《猪肉颂》,教大家怎么煮:“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还带着家人去城东荒地种田,自给自足,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坡居士”,日子过得美滋滋。不过这东坡居士没种几年田,又被调走了,虽然是升官,但他早看透官场黑暗,只想离京城远远的,三番五次请求外放。
可就算这样,宿敌上位后,他还是被盯上,流放到惠州,这年都57岁了。别看岭南现在繁华,当时可穷,惠州更惨,菜市场每天只杀一只羊,官府和有钱人才能买到,普通人根本吃不着。苏轼没了官职,日子紧巴巴的,就算弟弟苏辙给了七千钱,也经常缺米断酒……但他就是想吃肉!不敢跟权贵抢,就想了个法子,让屠夫把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接着发挥“改造美食”的老本事。
他把羊骨煮熟,涂点酒和薄盐,再放火上烤,烤出来居然酥香无比!苏东坡吃得津津有味,说“这味道跟吃蟹螯似的,隔几天吃一次,感觉还挺补身体。”
除了烤羊骨,他还爱上了广东特产荔枝,还写了首《惠州一绝 /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瞧,有了荔枝,啥被贬不贬的都不在意了,还直接说“不辞长作岭南人”,吃货的心是真大啊!
刚以为能在惠州吃着烤羊骨、鲜荔枝安度晚年,调令又来了——海南!那可是宋朝的“蛮荒之地”,放逐海南比满门抄斩轻不了多少。到底多苦?《与侄孙元老书》里说“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闻子由瘦》写“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说白了,就是久旱不雨,粮食不够吃,百姓靠甘薯度日,年轻人受不了,苏轼都60岁了。换别人,估计天天望着大海等死,可苏轼倒好,直接蹲海边敲生蚝,研究这新鲜玩意儿怎么吃。还真让他研究出来了:一是蚝肉加水、酒煮;二是直接烤熟了塞嘴里。吃一口,过瘾!还赶紧写信告诉儿子:“这美味可千万别让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抢着被贬过来跟我抢吃!”
这就是苏轼,总能把“失意人生”过成“诗意人生”,不管遇到多少糟心事,都能找到办法变成好吃的。后来终于熬到赦免,离开海南时他还挺得意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贯平生”,这豁达劲儿,真是没谁了。不过话说回来,苏轼啊,你也太爱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