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宋高宗赵构为何主动退位当太上皇 (皇位为什么传给儿子)
赵构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56岁,正是享受皇权的壮年之时,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就舍得放下权利,退居为太上皇呢?原来他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可以说,他能活81岁,和他的这小算盘是...
要说宋高宗赵构这人,56岁正当壮年,咋就舍得把皇位传给儿子,自己跑去当太上皇了呢?要说啊,这背后的小算盘,跟他能活到81岁,关系可太大了。
赵构这皇帝当得,那叫一个憋屈。北宋刚亡,徽钦二帝被金人抓走,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说白了,从登基那天起,他就没跟金人真打过仗的心思,一门心思求和,就想守着江南这点地盘。所以啊,秦桧要杀岳飞,他睁只眼闭只眼,“莫须有”三个字,直接送了主战派一条命。

金人可没给他喘息的机会,隔三差五就来南边“串门”,赵构呢?主打一个“跑得快”。1128年,刚即位第二年,金兵打过来,他从应天府跑扬州,结果金兵快到扬州了,他又吓得渡江跑镇江。刚到镇江,大臣说这儿也不保险,又跑杭州。1129年,跑到建康(今南京),屁股还没坐热,金兵又追来了,干脆把杭州改名叫“临安”——临时安身嘛,结果还是得跑。最后连往哪跑都不知道了,“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说的就是他这狼狈样。
后来还是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出主意:“金人不会水,咱们跑海上去!”于是赵构又跑到明州(今浙江宁波),金人居然还派水军追,好在命大,一次次躲过去。这么一折腾,他算是想明白了:当皇帝目标太大,逃起命来太费劲,不如当太上皇,“缩水”当个闲人,多自在。
于是,赵构就以“老且病”为由,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眘,也就是宋孝宗。要说这赵眘,可比他爹能耐多了。一上台就给岳飞平反,重用主战派,搞政治改革,发展经济,搞出了个“乾淳之治”,被后人说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赵构退位后,也不用再到处跑了,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问题来了,赵眘可不是赵构亲儿子,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不是宋太宗赵光义那一脉。赵构为啥不传给自家人,反而传给太祖一脉呢?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皇太后的一个梦。当时快六十岁的皇太后孟氏,突然梦见宋太祖跟她说:“现在大宋这么难,你得把皇位还给我的子孙啊,才有救。”赵构本来就没儿子了,一听这话,觉得有道理,就同意在太祖一脉找继承人。他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太祖当年打天下多不容易,子孙却没享着福,现在这么难,我得学仁宗,为天下计啊!”
第二个原因,赵构其实是怕太宗一脉的子孙回来算账。靖康之难时,他妈妈韦氏被金人掳走,据说还嫁给了金人,生了孩子。赵构当皇帝后接回老妈,为了掩盖这事,硬是把韦氏年龄多报了十岁,说被掳时已经五十了,不可能再生。后来金人说要放回钦宗,赵构怕钦宗回来揭发他老妈的事,故意不回应,结果钦宗死在金国了。这事要是让太宗一脉的后人知道,能饶了他?所以传位给太祖一脉,最安全,人家跟他没仇。

还有个小心思,就是太祖一脉的后人,势力比太宗一脉弱多了。赵构怕自己死后,赵眘根基不稳,压不住太宗那边的人,干脆早点把位子传给他,自己当个甩手掌柜,多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