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明朝皆昏君-清朝无昏君-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明朝昏君最多的朝代)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清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无昏君,明朝都是昏君,这种说法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对于怎样便算是昏君,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像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疏远爱提批...

admin

聊聊明清皇帝的事儿吧。网上老说“清朝没昏君,明朝全是昏君”,这话听着挺唬人,但细想好像又有点问题。

那到底啥算昏君呢?沉迷美色不管事?听不进忠言净跟马屁精玩?这些都算,但标准太多反而没法聊,不如就简单点——看勤不勤政。

先说明朝吧,从朱元璋到明宣宗,这几位皇帝处理国事是真操碎了心,一点不敢马虎。清朝呢?皇帝们普遍勤政是没错,但同治之后慈禧掌权,这“都”字就显得有点勉强了。要想说明白这事儿,还得从多方面唠唠。

明朝皆昏君-清朝无昏君-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明朝昏君最多的朝代)(图1)

(朱元璋这人吧,手段是狠了点,但处理政务时确实殚精竭虑,一点不敢懈怠)

明清两朝都特重视皇帝教育,不管是当皇帝的还是太子,儒家经典少不了,还得跟老师讨论讨论。可为啥培养出的皇帝差这么多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学啥,很重要

第一,学啥。

明朝皇帝基本就学学儒家典籍(再辅点史书),清朝太子可忙多了,除了四书五经,还得练骑射保持身体好,学汉文、蒙文看奏折,满文更不敢落下。用现在话说,清朝皇帝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明朝皇帝比不了。

明朝皆昏君-清朝无昏君-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明朝昏君最多的朝代)(图1)

(乾隆帝这戎装,挺精神)

要知道万历皇帝喜欢书法,张居正他们非说“耽误江山社稷”,念叨一次还行,老说谁受得了?万历后来几十年不上朝,也不奇怪了。

第二,跟谁学。

当皇帝这行,从小就挺孤独的。明朝皇帝上课基本都是“一对一”,能陪读的居然是伺候的太监,比如明英宗跟王振,从小一块儿长大,感情铁得很。王振老顺着他说,慢慢就影响到他了,后来怂恿英宗御驾亲征,结果被俘,这坑挖的。 明朝皆昏君-清朝无昏君-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明朝昏君最多的朝代)(图1)

(影视剧里的明英宗,年轻气盛)

清朝人反思明朝为啥亡,觉得就是管不好太监。所以他们把太监都归内务府管,还派文臣盯着,祖训里也反复强调不让太监干政。那清朝太子跟谁学?跟兄弟、贵族子弟一起读。选老师也特讲究,所以清朝皇帝虽然性格不同,但处理政务都挺认真,这也不是没道理。

第三,年龄问题。

清朝皇帝除了康熙八岁登基,咸丰之前的即位时都中年了,身体好,对怎么管国家也熟,接手政务自然顺。明朝呢?大部分即位时年纪轻,天天看奏折、搞礼仪,谁不烦?英宗、武宗爱玩,也正常。 明朝皆昏君-清朝无昏君-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明朝昏君最多的朝代)(图1)

(雍正即位时都四十多了,经验足)

所以啊,“清朝没昏君,明朝全是昏君”这话太绝对了,但要说政治素养,清朝皇帝确实普遍强点。这既有他们自己努力的原因,也跟从小环境分不开,挺有意思的。

参考文献:

孟森《明清史讲义》 商务印书馆 2011年10月

吴晗《明史简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温功义《明代宦官》故宫出版社 2011年4月

郑天挺《清史探微》 商务印书馆 2014年8月

樊树志《明史讲稿》 中华书局 2016年11月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中华书局 2007年1月

阎崇年《清朝十二帝》 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


上一篇: 朱祁镇和朱祁钰哪个好-对于明朝来说谁做皇帝更好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后金是如何发展成为-明朝辽东防御体系的最大威胁 (后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