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明朝从此面对清朝的进攻再无力抵抗-松锦大战简介 (明朝从此面对死亡)

在介绍松锦大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当时的局势,当时大明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实力不同的势力,北边的蒙古、西北的农民军、东北的后金,皇太极在1636年改后金为清,三支势力中,以清的实力最强,下面...

admin

聊聊松锦大战吧,这事儿在明清历史上可太关键了。当时大明周围,北边有蒙古,西北是农民军闹腾,东北的后金最猛。皇太极1636年直接把国号改成了“清”,三股势力里,清的实力甩其他两条街。

这场仗是皇太极挑起来的,两边都砸进去十几万人,从1640年打到1642年,打了整整两年。结果明军被打得稀烂,这之后,明朝对清朝再也没法组织像样的抵抗了。

皇太极早看出跟明朝迟早得来场大决战,所以提前忙活起来。对内搞改革,对外打服朝鲜、拉拢蒙古,这么一来,明朝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想找帮手都找不着。

明朝从此面对清朝的进攻再无力抵抗-松锦大战简介 (明朝从此面对死亡)(图1)

以前打仗,皇太极就爱硬碰硬,不喜欢耍心眼。但宁远、锦州那两次硬碰硬吃了瘪,所以松锦大战他换了招数,不急着攻城,改成围困,非要耗到你投降不可。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让郑亲王济尔哈朗、贝勒多铎带人在锦州附近的义州修了个城,又派兵啃下了锦州外围的明军据点。清军占了外城,明军只能缩回内城死守。

清军在锦州城四周撒开网,严防死守,明朝的援军根本进不来。新修的义州城成了清军的大本营和粮仓,跟根钉子似的扎在锦州边上。几十门红夷大炮对着锦州城一顿猛轰,城里的明军天天提心吊胆,不知道炮啥时候又砸过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煎熬。锦州就这么被围成了孤城。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直接投了清军,清军顺理成章占了外城,锦州城被彻底包成了粽子。明朝急眼了,派洪承畴带着十三万人马,从宁远往锦州赶,想着解围。 明朝从此面对清朝的进攻再无力抵抗-松锦大战简介 (明朝从此面对死亡)(图1)

结果两军刚一交手,清军居然吃了败仗。但洪承畴这人挺谨慎,没敢趁胜追击,把大军停在宁远,隔空看着锦州,想等机会。崇祯皇帝可等不及了,天天催他赶紧跟清军死磕,别磨蹭。

到了七月,洪承畴率军到了锦州城南。皇太极一看明军士气正旺,跟打了鸡血似的,急得不行,连夜带着兵狂奔五百里,杀到锦州城北,让人挖深沟、筑高墙,把松山围得水泄不通。

之前清军主要围着锦州打,现在变了,重点打洪承畴的援军,反倒把明军给围了。锦州、松山、宁远三个地方,明军谁也救不了谁,清军从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出击,逼着明军在不占便宜的情况下硬碰硬。

两军在松山、锦州一带杀得昏天黑地。清军一把火烧了明军的粮草,这下明军没吃的了,只能往宁远跑。撤退的时候队伍全散了,天黑看不清人,自己人打自己人,死伤不少。洪承畴试了好几次突围都没成功,干脆琢磨着投降算了。 明朝从此面对清朝的进攻再无力抵抗-松锦大战简介 (明朝从此面对死亡)(图1)

松山城一丢,锦州守将祖大寿彻底凉了,知道援军指望不上,手下兵心也散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降成了唯一选择。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祖大寿带着锦州城投降了清军。四月,清军用红夷大炮轰塌了杏山的城墙,守将吕品奇直接开城门投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全归了清军,松锦大战就这么结束了。后来洪承畴也跟着投了清。

这一仗打完,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彻底垮了,“关——宁——锦”防线被拆得七零八落,辽东就剩山海关的吴三桂部还撑着门面,关外只剩宁远一座孤城,摇摇欲坠。


上一篇: 广宁之战中王化贞为什么会失败-王化贞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广宁之战包括) 下一篇:广宁之战简介-广宁之战的过程和影响是什么 (广宁之战简介概括)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