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锦衣卫与六扇门-但它们在职权上有哪些明显的区别 (明朝有锦衣卫工厂吗)
在明朝有两个机构让人闻风丧胆,基本上没有勇敢挑战他们的权威,一个是锦衣卫,而另一个就是六扇门,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机构不同,六扇门明清时期代指刑部...
说明朝有两个机构,那真是让人听了腿肚子打转,一个是锦衣卫,另一个就是六扇门。这俩听着都挺唬人,但其实区别还挺大的。

先说机构性质,这俩压根不是一回事。六扇门在明清,其实就是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个衙门,说白了就是朝廷的司法系统,管审判、复核这些的。而锦衣卫呢,那是明朝独有的“皇家特务机构”,前身是朱元璋搞的“拱卫司”,后来改成“亲军都尉府”,平时不光守着皇帝仪仗,还管着皇帝的贴身侍卫,权力可大了。
成立时间上,锦衣卫来得早。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直接下令设的,一开始就是给皇帝当保镖,顺便干点侦察抓人的活儿,关人的监狱(诏狱)也是他们管。六扇门呢,得等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正式出名。那时候朝廷为了处理几桩大案,专门拉了一帮人,有会武功的,有当密探的,有当捕快的,甚至还有杀手,凑成一个秘密组织。为啥叫六扇门?据说他们总部大殿是坐北朝南,东、西、南三面开门,每面两扇,加起来正好六扇,就这么叫开了——听着还挺有画面感。
平时干的事儿也不一样。六扇门主要盯江湖上的事儿,比如帮派火并、官府追了好几年的要犯,他们才出手。说白了,就是朝廷派去管“江湖治安”的。锦衣卫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皇帝的“眼睛”和“爪牙”,不光要巡查抓人,审问,还得收集各地的军情,甚至去敌军那边策反,像万历打朝鲜那会儿,他们摸清了不少日军的底细——这活儿可比六扇门“高大上”多了。
责任范围更是差远了。六扇门主要就是管刑事案件,江湖上出了乱子,他们得把人抓回来,一般原则是能不杀就不杀,除非对方太嚣张。但要是碰到朝廷官员,他们就没那么大权力了,顶多配合调查。锦衣卫可就不一样了,只要不惹皇帝,全天下几乎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谁敢不老实?监视、抓人,反抗?直接打死!被抓进去的,十有八九会被屈打成招——这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真正原因。
其实“六扇门”这词儿,严格说不算正式机构,就是老百姓对官府衙门的统称。古代衙门大多是三开门,每扇门两片,加起来六扇,所以“六扇门”就成了官府的代称。最早唐朝太宗时期,为了收拾隋朝的残兵败将,刑部也搞过类似的“六扇门”,后来天下稳定就撤了。明朝万历那次,是因为出了几件大案,皇帝给了他们特权,查完案就专门负责江湖大案了——所以六扇门有时候是统称,有时候又特指万历年间那个秘密组织,还挺有意思的。
明朝万历年,震惊朝野的三大案子发生了,为了彻查此案,万历皇帝命人成立一个秘密的侦查机构,属刑部。因为此事关系重大,所以万历皇帝给他们开了许多后门,也就是给了他们许多特权。因这个组织的总部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一共六扇,所以这个机构的名字,因此也被称为“六扇门”。在彻底查完了,三大案子之后。六扇门便专门接江湖上发生的大案、要案,或者缉拿长期被官府通缉的在逃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