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压断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崖山海战南宋失利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大蒙古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
宋元战争,也叫宋蒙战争,就是蒙古国(后来改国号元)打南宋那场仗,打了好几十年,分了三次,第一次1235到1241,第二次1253到1259,第三次1267到1279。跟打西夏、金国不一样,这场仗蒙古人中间还闹内乱,跟南宋时打时和,骑兵也没在长江淮河一带疯狂抢掠,但说起来,这还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打最久的仗。最后忽必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这一下,南宋算是彻底玩完了,左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赵昺跳了海,跟着跳海的百姓数都数不清,蒙古大军彻底占了南宋。

四川那些大山里,藏着上百个防御城堡,都建在陡峭的山峰上,靠着地形,好几次把蒙古骑兵挡在外面。
城堡之间还连着密道,每个城堡顶上种着庄稼,能打持久战。
可整个南宋都要完蛋了,这些城堡再厉害也顶不住。有些宋军不想投降,但元军说优待俘虏,他们就一个个松了口,连当年打死蒙古大汗蒙哥的“上帝折鞭处”,守了三十多年,也放弃了。
不过还是有个城堡死扛着,就是凌霄城,里面有八百勇士,挺有名的。
凌霄城和其他城堡一样重要,淳祐二年,四川修了一堆城堡,钓鱼城、重庆城啥的,靠着这些,南宋才在西南挡住蒙古骑兵。宝祐三年,凌霄城也修好了,三面都是峭壁,只有两条小路能上山,顶上还挺平,能种庄稼,正适合防守。
南宋一直准备打仗,但元军更会打,宝佑元年他们用“斡腹”战术打破了僵局。这战术就是绕开宋军主力,靠骑兵机动性包抄。忽必烈带十多万大军绕过长江防线,渡过大渡河,爬飞跃岭,从古清溪道杀过来,虽然损失了一半人,但第二年和东路军夹击,拿下大理,四川的长宁军一下子就暴露在前线了。
不光如此,驻守西南的长宁军直接成了前线,赤裸裸摆在蒙古骑兵面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宋赶紧修了凌霄城,和登高城、仙侣城组成新防线。
那两条上山路,一个叫断颈岩,宽一尺,到处是陷阱;一个叫四十八拐,陡得要命,只能过一个人,光听名字就知道多难走。
宝祐三年,秋风飕飕的,元军大将兀良率军北上,敲破四川最后一道门户乌蒙。这时候凌霄城军民拼死抵抗。其实崖山海战后好多城堡都投降了,连修凌霄城的朱禩孙也降了。
元军打凌霄城久攻不下,没耐心了,靠降军帮忙,又拉了30万人来打,最后凌霄城破了,守城的全部战死。

战前四川一千三百多万人,战后只剩不到一百万,一百多万人没了。凌霄城开战的时候,南宋早没了,皇室也快死光了,他们到底在为谁战呢?为国家?荣誉?尊严?还是赵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