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才子-明朝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 (杨慎和谁并称明代三才子)
明代三才子,是明朝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以及官方认为,无论从博学才学和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解缙最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明代出了几个特别能打的才子,杨慎、解缙、徐渭这三位,后人凑一块儿叫“明代三才子”。要说博学多才,这仨在整个明朝都排得上号,后来不少学者和官方都琢磨过,论博学、才学、当时的影响力,还有对文学的贡献,解缙好像更拔尖一点。今天就来随便聊聊这三位大佬。

先说说杨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爹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妥妥的官二代,但人家是真有才,不是靠爹的。11岁就能写诗,12岁模仿《古战场文》《过秦论》,把周围人都看呆了。后来进京写了首《黄叶诗》,被李东阳夸得不行。正德六年考中状元,当了翰林院修撰。修《武宗实录》的时候,性格直,有啥说啥,连皇帝微行出居庸关他都敢上书反对。嘉靖继位后,他当经筵讲官,结果嘉靖三年因为“议大礼”的事儿,惹了皇帝,被打了廷杖,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一待就是三十多年,最后死在那儿了。
再聊聊解缙。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家里书香门第,爷爷解子元是元朝进士,官至太史院校书郎,死在乱兵里;父亲解开,两次考中胃监(应该是“魁监”吧?原文可能笔误),五次主持乡试,母亲高妙莹也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这家庭环境,想不读书都难。洪武二十年他参加江西乡试,拿了第一名(解元),第二年会试第七,廷试的时候跟哥哥解纶、妹夫黄金华一起中了进士,选为庶吉士。明成祖的时候,进了文渊阁,后来升翰林学士,还兼右春坊大学士,那时候朝廷的诏令,基本都出自他手。
最后是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还有天池山人、田水月一堆别号,绍兴人。这人天分极高,二十岁就中了山阴秀才,但后来考了八次乡试,次次落榜,一辈子没在功名上得意过。年轻时候还挺有抱负,“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被兵部右侍郎胡宗宪看中,招去当浙闽总督的幕僚军师,抗倭的时候出过不少主意。但命运挺坎坷,越郁闷越放浪,整天“曲蘖(酒)恣情山水”,把一肚子郁结都发泄在艺术上,这么一折腾,倒成就了艺术史上的奇人。
那这三位到底谁更厉害呢?标准其实就俩:书读得多不多,本事全不全。解缙是《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博学第一,没争议;杨慎被贬云南30年,据说“无书不读”,博览群书,人称“无书不读杨升庵”;徐渭呢,诗、书、画、兵法样样精通,尤其书画,后世评价极高,最多才的一个,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