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于谦等人除了拥立朱祁钰为新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土木堡之变后 (于谦等人除了还有谁)

说到于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数十位明朝高官也壮烈殉国,这次事件对大明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冲击,对于瓦剌而言,居然抓住了大明的...

admin

说到于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估计就是北京城头那场硬仗吧。土木堡那会儿,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抓了,几十个朝廷大官跟着一起没了,这事儿对大明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瓦剌那边呢,逮着皇帝了,跟捡着宝似的,觉得大明就是块肥肉,不咬一口都对不起自己,所以大军直接就压到了北京城下,想让大明开门谈判。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于谦他们赶紧立了朱祁钰当新皇帝,死活不跟瓦剌谈,还从全国各地调兵过来守北京,硬是打赢了这场保卫战。瓦剌一看,哎哟,这油盐不进,还挨了顿揍,捞不着好处,只能灰溜溜地议和。最牛的是,大明一分钱没花,就把朱祁镇给赎回来了。

那问题来了,土木堡之后,于谦他们除了立朱祁钰、打北京保卫战,还有别的招儿吗?其实啊,选择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只有一条路。当时大明至少还有三条道儿能走:第一,让朱见深当皇帝,死守北京;第二,往南方跑,迁都南京,稳住了再立新君;第三,跟瓦剌低头,割地赔款,把朱祁镇换回来。

于谦等人除了拥立朱祁钰为新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土木堡之变后 (于谦等人除了还有谁)(图1)

先说说第一条路:让朱见深当皇帝。于谦他们调兵死守北京,可朱见深才多大?两岁!朱祁镇准备亲征前才立他为太子,这么个小娃娃坐龙椅,谁心里能踏实?瓦剌大军都压到城下了,不管是大臣还是老百姓,心里都明镜儿似的:靠一个两岁的小屁孩指挥打仗?开什么玩笑。这事儿大家嘴上不说,心里早就犯嘀咕了:这样的朝廷,真能护住咱们的命吗?

就算有于谦这样的能臣兜着,守城的将士、各地来救兵的将领,心里也得琢磨:我为这么个小崽子拼命,他长大了知道是谁救的江山吗?我图啥啊?这么一来,军心肯定不稳。就算条件一样,明军大概率也打不过瓦剌,北京城要是破了,中原可就又得乱成一锅粥了。

于谦等人除了拥立朱祁钰为新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土木堡之变后 (于谦等人除了还有谁)(图1)

第二条路,往南迁都。这事儿在土木堡之后,其实是不少大臣的主意,毕竟皇帝还在瓦剌手里,好多人对能不能打赢心里没底。瓦剌一路南下,基本没遇到过像样的抵抗,有些大臣就开始怕了,觉得打不过,不如跑。多半是迁回南京,先躲躲风头。

但话说回来,就算迁到南京,瓦剌对北边的威胁还在啊,朱祁镇还在人家手里呢。而且这么一跑,瓦剌就知道大明不想打了,肯定会拿朱祁镇当挡箭牌,步步紧逼。最后明军还是得跟瓦剌硬碰硬,才能解决问题。就算挺过去了,朝廷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估计也得掉一大截。

第三条路,跟瓦剌和谈。这就等于直接放弃抵抗,答应瓦剌的所有条件:割地、赔款……把朱祁镇换回来。不光朝廷脸面丢光,风险也大得很。瓦剌那帮人野着呢,抓了朱祁镇没直接谈条件,反而带着他一起南下,还说要“送”他回京,这摆明了是想入主中原啊。要是大明直接放弃抵抗,正好钻进人家圈套,整个国家都得任人宰割。

于谦等人除了拥立朱祁钰为新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土木堡之变后 (于谦等人除了还有谁)(图1)

这么一比就明白了,于谦立朱祁钰、打北京保卫战,虽然不是唯一的选择,要说稳妥,迁都南京可能更“安全”,但当时的大明,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这股子硬气。于谦这么干,不光稳住了民心,还在最不利的时候把瓦剌打回去了,给大明长了士气,也震慑了外敌。虽然风险大,但对后来的大明来说,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明国力远强于瓦剌,瓦剌没法长时间消耗,拥立朱祁钰可以稳定民心,在局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明军击退了瓦剌也能为大明提振了士气,威慑了外敌,虽然具有一定风险,但对大明未来的发展而言却是最佳选择。


上一篇: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虏后-朱祁钰是继承人的唯一选择吗 (土木堡之变明军实际兵力) 下一篇:朱祁镇被朱祁钰软禁起来-朱祁镇究竟怎么重新上位的 (朱祁镇被朱祁钰囚禁几年)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