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从总体局势来看-黑齿常之为唐朝的安定有哪些贡献 (从总体来看)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黑齿常之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唐高宗灭亡百济后,率领民众抵...

admin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朝鲜半岛西南部那边)人,唐朝的猛将。早年当过百济的达率兼郡将,官儿不算小。后来唐高宗把百济给灭了,他带着老百姓跟唐军硬刚了一段时间。

从总体局势来看-黑齿常之为唐朝的安定有哪些贡献 (从总体来看)(图1)

不过到了龙朔三年(663年),估计是觉得扛不住了,就接受了招抚,降了唐朝。仪凤三年(678年)九月,他跟着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去打吐蕃。这哥们儿胆子大,晚上带了一队敢死队,摸进吐蕃军营一顿猛砍,直接把吐蕃人打跑了。立了功,升了左武卫将军,还兼了左羽林军的检校,又当上了河源军副使。

调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又来河源找茬,黑齿常之还是老套路,晚上带人偷袭,斩了两千颗脑袋,这下功劳更大了,升了河源军经略大使。垂拱二年(686年),后突厥来犯,他带人顶住了,被封了燕国公。垂拱三年(687年),后突厥的阿史那骨笃禄打昌平,朝廷让他当燕然道大总管去反击。他在黄花堆追着打,把敌军揍得挺惨。

可惜到了永昌元年(689年)九月,有个叫周兴的酷吏,非说他谋反,把他抓进大牢了。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齿常之在狱里自尽了,才六十岁。到了圣历元年(698年),总算平反了,追赠了个左玉钤卫大将军。

主要影响

黑齿常之这辈子,从630年活到689年,活动范围从朝鲜半岛的百济,到咱们中国的大片地方。660年百济亡了之后,他经历了不少事儿:先是帮着复兴百济打唐朝,后来进了唐朝当官,还在百济旧地待过,最后守着唐朝边疆。这事儿能看出几个意思:

首先,他从小受儒家影响,说明那时候中原文化在朝鲜半岛传播得挺广,中朝两边人来往挺频繁。再就是,百济没了他还想着复国,这说明刚亡那会儿,唐朝和百济旧部的人矛盾深着呢,唐罗联军虽然赢了,但地盘没完全镇住,日本也插了一脚。还有,他降唐后在百济旧地当官,这跟唐朝怎么管那片地有关系。也说明那时候朝鲜半岛局势变了,唐朝的行动也跟着调整。龙朔三年(663年)后,百济旧地算稳了,复国没希望了,唐朝和百济的事儿算翻篇了,接着又盯上高句丽了。最后,他其实就是唐朝那种“蕃将”的代表。高丽、百济平了之后,蕃将的来源变了,朝廷开始重用东北和三韩那边的将领。黑齿常之一直在唐朝的西北和北部边疆打拼,对稳定边疆贡献挺大。

复兴百济

黑齿常之出身百济大族,在百济长大。660年百济亡了,他就加入了复国运动。那时候百济已经没了,他居然带着人扛住了唐朝名将苏定方,还收复了不少百济的城池。不过后来形势太差,复国没戏了,他看准时机降了唐。这事儿客观上让百济旧地的老百姓早点儿摆脱战争,过上安稳日子,也算起了点好作用。

唐朝靖边

虽然是百济人,黑齿常之却在唐朝待了很久,参与了七世纪后半期不少安内靖边的仗。他长期守着唐朝边疆,打吐蕃和打后突厥是他这辈子最亮眼的两大功绩。七十年代,吐蕃崛起了,大规模打西域,对唐朝西北边疆威胁特别大。那时候唐朝对吐蕃基本只能被动防守,还有些东突厥贵族想趁机复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接连起事,尤其是永淳元年(682年)建的后突厥汗国,老来北部边境捣乱。那时候唐朝对吐蕃和后突厥都挺吃力,打仗经常处于下风。黑齿常之凭本事,守河源的时候让吐蕃人一听他名字就怕,有效挡住了强盛时期的吐蕃在青海扩张。打后突厥的时候,他也给唐朝赢了几次少有的胜利,还差点儿扭转了不利局面。在这种劣势下能打成这样,已经够厉害了。除了守边疆,他还跟着平了李敬业的叛乱,对唐朝内部安定也出了份力。

从总体局势来看-黑齿常之为唐朝的安定有哪些贡献 (从总体来看)(图1)


上一篇: 唐朝为何还撑了一百五十余年-安史之乱后 (唐朝为啥) 下一篇:唐朝是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哪些皇帝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 (唐朝是最鼎盛的朝代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