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有没有被杀-身为后周大臣的赵匡胤是如何篡位的 (后周柴皇后爱情)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籍贯邢州尧山,今邢台市,,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
柴宗训,953年出生,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后周最后一位皇帝。老家在邢州尧山,就是现在的邢台市,广顺三年八月初四那天,他出生在澶州府第。

显德六年六月,柴荣突然没了,柴宗训第二天就在灵柩前当了皇帝。可他才多大?六岁还是七岁来着?反正就是个小娃娃,朝政全靠宰相范质、王溥撑着。那时候政局乱得很,人心惶惶,谣言满天飞。有些忠于后周的官员就琢磨,这乱子八成要出在赵匡胤身上,说他不该再管禁军,甚至有人主张先下手为强,把他干掉。结果呢?小皇帝只是把赵匡胤调成了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匡胤自己也没闲着,暗地里使劲儿。柴荣死后半年,禁军高层换了个遍,全是他自己人。殿前司的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是他发小;都虞侯王审琦,也是铁哥们儿。加上本来就在任的石守信,整个殿前司,从上到下都是他的人。侍卫司那边呢?韩令坤在外地守着,京城里只剩个副都指挥使韩通,势单力薄,根本不是赵匡胤的对手。

显德七年大年初一,后周君臣正拜年呢,突然接到消息,说辽和北汉联合打过来了。大臣们当时就懵了,小皇帝赶紧让赵匡胤带禁军去迎敌。
赵匡胤接到命令,立马调兵遣将,初二就带兵出城了。跟着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让将士扎营休息,自己倒头就呼呼大睡。士兵们睡了,一些将领却凑在一起嘀咕。有人说:“皇上那么小,咱们拼命打仗,将来谁知道功劳?不如拥立赵点检当皇帝吧!”大伙一听,都赞成,推个人去跟赵匡义、赵普说。那官员还没说完,将领们已经闯进来,亮出刀嚷道:“我们已经商量好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和赵普心里暗喜,一边让大家稳住军心,一边派亲信郭延斌偷偷回京,告诉石守信、王审琦管好城门。没多久,消息传遍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吵吵嚷嚷地围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亮。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道,喝得烂醉,一觉醒来,外面吵翻天。有人打开门大喊:“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紧起床,话还没说,几个人就把黄袍往他身上一套,七手八脚的。大伙跪地磕头,喊“万岁”,然后推推搡搡把他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官史为了尊者讳,把赵匡胤写得特被动。其实他骑在马上就问:“你们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都能听吗?”将士们齐声说:“当然听!”赵匡胤立马下令:进了京城要保护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大臣,不准抢仓库,听话有赏,不听话严办。到了汴京,石守信、王审琦开门接应,轻松拿下京城。就王彦升杀了想抵抗的韩通全家,给赵匡胤的“和平”添了血,结果被赵匡胤记恨一辈子,没当上节度使。

赵匡胤见范质、王溥时挺戏剧性。先派潘美去通知,当时早朝没散,范质抓着王溥的手说:“仓促派将,是我们的罪啊!”手指都快掐出血了,王溥不敢吭声。赵匡胤见了还装为难:“世宗待我恩重如山,现在被将士逼成这样,你们说咋办?”范质没说话,旁边一个将领就吼起来:“我们没有主子了!必须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紧下拜。

然后举行禅让仪式,人齐了,诏书没了,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就用这个了。赵匡胤即位,因为他在宋州当节度使,国号就叫“宋”,定都东京,就是现在的开封,历史上叫北宋,他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在石碑上留了三条遗训,有一条是柴氏子孙犯罪不能杀,就算谋逆,也只能在狱里赐死,不能公开处刑,也不能连累家人。后来的宋朝皇帝基本都守着这个。柴宗训母子被降为郑王和周太后,后来搬到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死了,才20岁,谥号恭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