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这个词?-猪-朱-明朝皇帝姓-猪-谐音-那古人是如何避开-与 (朱这个词怎么组词)
古人对于名字看的很重,所以名字中往往包含一个家族的辈分,是要载入族谱的,所以什么时候叫名,什么时候叫字也是很有讲究,如果当皇帝跟动物谐音之时,必须得避开,否则你过年了说,杀猪了,,那么就是说,杀朱了,...
古人给名字看得很重,里面藏着家族的辈分,得记进族谱呢。所以什么时候叫名、什么时候叫字,规矩还挺多的。
要是皇帝的名字跟动物谐音,那可就得避着点了。不然过年说“杀猪了”,不就成了“杀朱了”?在明朝,这可是要被当成造反的。
那明朝古人怎么避开“猪”这个字呢?文献里说,明朝那会儿,“猪”通常用“彘(zhi)”、“豕(shi)”这些字代替,这不就解决了。
不过大部分明朝皇帝,只要不谐音倒也无所谓,但朱厚照在这事儿上,据说有点夸张。
正德十四年,唐伯虎看清了宁王朱宸濠的真面目,装疯卖傻躲过一劫。
因为宁王反了。
紫禁城里的朱寿——其实就是皇帝朱厚照——听说这消息,开心坏了。因为他打算御驾亲征。
大军挥军南下,走到半路,听说有个叫王阳明的人已经把宁王干掉了,朱老板很不开心。
不过朱老板转念一想,他御驾亲征就一个目的:玩。既然打不成仗、当不了将军,那不如去江南逛逛。
沿途地方官听说,哪敢怠慢,好吃好喝招待着。可能是出师不利,朱老板一路上心情都不咋地。有次宴会上,满桌好菜他看都没兴趣,一看见猪肉,火气“噌”就上来了——猪,不就是“朱”嘛!
这肉能吃吗?当场就下了《禁猪令》。《万历野获录》里记着那圣旨的内容: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爲未便。爲此省谕中央,除牛羊等不由外,行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知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瞧瞧这圣旨,够狠的。
你以为这是野史?其实《明书·武宗本纪》里写了:“九月,上(指武宗朱厚照)巡视到保定(今河北清苑),下令禁民间养猪,定为法令。”
《明实录·武宗实录》里也提了:“皇帝所到之处,禁民间养猪,远近的猪几乎被杀光,家里有猪的农户,全把猪扔水里了。违者发配充军。”
朱老板为啥不许养猪吃猪肉?主要是“朱”和“猪”同音,次要的是,他本人属猪。
可接下来问题尴尬了:猪、牛羊一直是祭祀的贡品,合称“太牢”。没猪肉就不合礼法,对祖宗不敬。万一朱家列祖列宗怪罪下来,可就兜着走了。
而且朱老板自己也吃惯了猪肉,不习惯。所以几个月后,《禁猪令》解禁了,但猪的名字改了,叫“彘”或者“豚”,总之不能叫“猪”。
可朱家的列祖列宗还是不乐意,结果一年后,就把朱厚照带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