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诗说西域有一个热海-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唐代西域诗)

唐诗中有一个独特的流派,边塞诗,边塞诗是古典诗歌题材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传统文人诗专注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狭隘领域,而是把目光转向金戈铁马、刀剑铿锵、白草黄沙的边关疆场,风格雄浑悲壮,豪迈粗狂,...

admin

唐诗里有个挺特别的流派,叫边塞诗。以前文人写诗,总爱围着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转,边塞诗不一样,它把镜头对准了金戈铁马、刀剑铿锵的边关,黄沙漫天里藏着血性,风格又猛又悲壮,读着让人心里一震,新鲜得很。

那会儿唐朝为啥能成边塞诗的黄金时代?跟当时的“大环境”脱不开关系。唐朝初中期,国力正旺,军队也硬气。可周边一圈,薛延陀、吐蕃、契丹……哪个是省油的灯?天天跟唐朝抢地盘。再加上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这几位皇帝,个个都是“主战派”,热衷于开疆拓土,打打打,那会儿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率,估计能排进历史前几。

唐诗说西域有一个热海-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唐代西域诗)(图1)

有意思的是,唐朝戍边的队伍里,不光有能打仗的将军,还有不少写诗的文人。当时靠军功也能当官,对读书人来说,这可是条“捷径”,不少人就跑去参军了。他们从繁华的中原一脚踏进苍凉的边关,眼睛都不够使——风沙、战马、号角,全是没见过的新鲜事。文人嘛,心思敏感,一肚子墨水,这些经历往诗里一倒,哗哗全是句子,挡都挡不住。

岑参,就是写边塞诗最溜的那个之一。他是荆州江陵人,活过唐玄宗、唐肃宗、代宗三朝。家里本是书香门第,他年轻时也苦读,天宝三年考上进士。后来跟着名将高仙芝当过右威卫录事参军,又给封常青当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西域边关待了十多年,写了一堆好诗。

唐诗说西域有一个热海-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唐代西域诗)(图1)

他写过一首《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里面有几句特别逗:“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翻译过来就是:听说西域有个热海,水跟煮开了一样,烫得鸟都不敢飞,里头居然还有又肥又大的鲤鱼。更绝的是,岸边草还绿着,空里的雪飘到水面上就化了。

这诗写得也太离谱了吧?热水里还能养鱼?跟物理定律完全反着来。可岑参的诗向来以“写实”出名,就算夸张,也没夸张到这种地步。关键是他说的这个“热海”,还真不是瞎编的——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现在是他国的景区,但唐朝时,那可是实打实的大唐国土,士兵们还在湖边站过岗呢。

那岑参说的“热水里游鱼”到底是真的假的?“热海”又为啥叫热海?其实在他之前,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就到过热海。《大唐西域记》里写这湖:“四面负山,众流交湊,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汩淴”。名字的由来不是因为水温高,是它雪山环抱,冬天居然不结冰,古人搞不懂,就叫它“热海”了。

至于伊塞克湖冬天不冻的真相,现在科学早弄明白了。它是个封闭的内陆湖,河水流进来,水分蒸发走了,盐分却留在了湖里,越积越咸,成了咸水湖。咸水的结冰点比低得多,所以冬天不容易冻上。这么看,岑参可能真没亲眼见过热海,诗里听说的成分大,热水里游鱼?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 唐诗为何能与宋词并举-唐诗在创作方法上分为哪些流派 (唐诗为何能与宋词融合) 下一篇:盛唐诗人分别有哪些-他们最终的结局究竟是悲是喜 (盛唐诗人分别有哪些)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