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怎么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前后达多少年之久 (唐朝是怎么进入中原的)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
安史之乱这事儿,咱们可能都听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嘛。安就是安禄山,史就是史思明,俩人带着兵反了唐王朝,就这么回事。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到宝应元年(762年)算完,打了整整七年。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当时社会矛盾一大堆,结果就炸了,对唐朝后来的影响老大了。
原因嘛,挺复杂的,各种矛盾凑一块儿了。统治阶级跟老百姓闹别扭,皇帝身边的人也内斗,民族之间有矛盾,中央和地方势力也不对付,这些全搅和一块儿,就酿成了大乱子。

安史之乱咋打起来的,咱捋捋。
禄山起兵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一个人手握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使的大权,看唐朝内部又腐败又空虚,就联合了同罗、契丹这些部族,凑了15万兵(对外号称20万),打着“为国担忧”的旗号,说要讨伐杨国忠,在范阳反了。唐朝当时太平日子太久了,老百姓都没见过打仗,河北那些州县一听兵来了,守城的要么跑了要么投降了。第二年就占了洛阳、长安,这乱子算闹到顶了。
唐军抵抗
唐玄宗十一月十五号听说安禄山反了,气得够呛。赶紧让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着范阳、平卢节度使,去防守;又让六儿子荣王当元帅,高仙芝当副元帅,带兵东征。
长安失守
玄宗还派毕思琛去洛阳招兵。安禄山虽然打得不顺,但杨国忠实在不顶用,十二月十二号就把洛阳给占了。留守的李憕、卢奕不投降,被安禄山杀了,河南尹达奚珣直接投降了。封常清、高仙芝守潼关,死不出战,结果玄宗听了太监的谗言,说他们打仗不行,把俩人都给砍了。第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己当了皇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砍了封常清、高仙芝,玄宗又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地势险,本来能守一阵,但玄宗和杨国忠想快点平乱,硬逼着哥舒翰带20万兵出关打,结果惨败。潼关一破,长安慌了,玄宗六月十三号凌晨跑了,到马嵬坡,将士们又累又饿,不肯走了,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还有杨贵妃。杨国忠被砍成肉泥,玄宗让高力士勒死了杨贵妃。后来兵分两路,玄宗自己跑四川去了。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己当了皇帝,就是唐肃宗。后来有人说马嵬坡那事儿是早有预谋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去打叛军,第二年他推荐李光弼当河东节度使,俩人分兵打河北,在常山会师,打败了史思明,把河北一带收回来了。
禄山被杀
至德二载正月,安庆绪把他爹安禄山杀了,自己当皇帝,年号载初。让史思明回范阳守着,留下蔡希德他们围太原。同年,长安被唐军收复,安庆绪从洛阳跑了,退到邺城,他手下李归仁带着几万精兵跑回范阳投了史思明。

思明复叛
安禄山手下的契丹、同罗这些精兵大多跟着史思明,安庆绪想除掉他,结果史思明带着13个郡、8万兵投降了唐朝。唐朝封他归义王,还是范阳节度使。但唐朝不放心他,暗地里想弄死他,计划泄露了,史思明又反了,跟安庆绪互相呼应。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安庆绪被郭子仪他们20多万人围住,后来围军增加到60万。第二年史思明来帮忙,把唐朝九节度使的60万大军打得大败,围解了。结果宦官鱼朝恩进谗言,郭子仪被叫回长安,兵权没了。没多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杀了,史思明吞了他的部队,回范阳当了“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三月,叛军自己打起来了,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了。内部一乱,就被唐军打败好几次。宝应元年十月,唐代宗即位,借回纥兵收复了洛阳,史朝义跑到莫州。仆固怀恩带兵追他。第二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把史朝义的老妈老婆都交给唐军。史朝义带着五千骑兵跑范阳,结果手下李怀仙把范阳献了。史朝义没地方跑,在树林里上吊死了。折腾了七年零俩月的安史之乱,总算结束了。唐朝后来封田承嗣当魏博节度使,李怀仙当卢龙节度使,李宝臣当成德节度使,薛嵩当相卫节度使,从此唐朝就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