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曲端-最后却蒙冤惨死-威慑西北数年 (南宋名将曲端有后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曲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绍兴,古称越州,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在,流窜,于江南之时,来到越州,心情大好,认为大宋江山有了收复的可能,于是改年号为绍兴,...
绍兴,古称越州,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在江南“流窜”的时候,到了越州,心情一好,觉得大宋江山有戏了,就改年号为“绍兴”,越州也跟着改名叫绍兴。这个绍兴年号用了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里,南宋两位名将都冤死了,其中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岳飞。
另一个可能大家不太熟,但提到三个人你肯定认识——吴玠、吴璘,还有张浚(注意,不是“中兴四将”里的张俊,别搞混了)。吴玠、吴璘兄弟就是这人手下的得力干将,吴玠还撺掇张浚把这位名将下了狱,直接把他给坑死了。
这人叫曲端,南宋初期守西北的大将之一,在西北威风了好几年,最后却被吴玠、王庶,还有张浚联手陷害,冤死了!
史书里对曲端怎么死的,说得不多,就八个字:心胸狭隘,刚愎自负。那这位在西北能镇住场子的名将,到底怎么个“心胸狭隘、刚愎自负”法?又是怎么被手下和上司联手整死的呢?
得从他爹说起。曲端出生在北宋末年,他爹当过北宋的左班殿直,曲端三岁的时候,他爹就在一场大战里战死了,曲端也因此得了个“三班借职”的职级。
“三班借职”虽然北宋军里最低,但是个身份的象征,将门子弟基本都有。同样是“中兴四将”,像刘光世这种出身将门的,一出生就有“三班借职”;张俊、岳飞这种草根,在军里摸爬滚打好几年才混到这个职级。
公元1126年,就是靖康耻快发生那会儿,西夏趁北宋西北禁军(西军)主力东边勤王,派兵打泾原路。朝廷让李庠负责防御,李庠调留守的西北军去挡,曲端也在里面。这一战曲端表现贼好,立了大功,后来成了抗西夏前线的指挥官,把西夏军队打得直哭爹喊娘。
第二年十二月,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带兵打关中,不到一个月就占了长安和凤翔府。曲端一边整顿军队备战,一边收留逃难的百姓。公元1128年二月,金军打曲端镇守的泾原路,曲端亲自带兵把金军给打跑了,给义军收复长安、凤翔府创造了条件。
人无完人,曲端军事才能是有的,但性格上致命缺点也多:刚愎自负、心胸狭隘、轻视上级、不服调动。就这些毛病,直接把他给坑惨了。
曲端打败金军的同年六月,宋高宗让王庶当龙图阁制侍,节制陕西所有兵马,也就是陕西军政一把手,曲端也得听他调。但曲端这人“名声在外”,压根不服王庶,不愿意让这个“空降”的上司指挥。
金军听说陕西宋军将帅不和,趁机大举进攻。王庶硬着头皮带兵打,还几封信求曲端出兵,曲端找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不动。王庶没曲端这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支援,屡战屡败。没多久,金军主力打延安,王庶苦苦支撑,几次求曲端救兵,曲端部队驻扎在淳化(现在咸阳淳化县),对统帅王庶的公文看都不看,隔岸观火,结果延安丢了。
不久,宋高宗派张浚当川陕宣抚使,接了王庶的权,全指挥陕西兵马。公元1129年初,十万金军打南宋大将李彦仙守的陕州,李彦仙顶了一年,顶不住了,派人向张浚求援。张浚让曲端去救,曲端因为嫉妒李彦仙的军功,死活不去。张浚没办法,只能带自己那点人去救,结果路坏了没到。不久陕州破了,李彦仙身负重伤,跟金军巷战,最后战死了。从这以后,张浚和曲端算是结死梁子了。

李彦仙死后,金军对陕西宋军步步紧逼。曲端派部将吴玠去打金军,还承诺随时支援。结果吴玠跟金军死磕的时候,曲端为了保存实力,拒绝出兵,吴玠惨败。战后曲端还甩锅,说吴玠“不服调度”,苦战的吴玠没得到嘉奖,反被治罪,从这以后,吴玠和曲端势同水火。
同年,金军想占陕西全境,准备从富平打过来,消灭陕西宋军主力。曲端分析敌我力量,建议放弃富平这平原,退守山区,用地形拖住金军骑兵,坚持打。张浚觉得他是消极避战,调集包括曲端部在内的陕西宋军主力,在富平跟金军决战,结果就是富平之战大败。
战败后,陕西大将大多被贬,曲端被夺了兵权,罢官。不久,张浚想重新用曲端稳定军心,但吴玠和王庶跟张浚说,曲端要是官复原职,更看不起张浚这个川陕宣抚使,更难控制他手下的泾原军。
张浚想到曲端以前干的那些事,后背发凉,就让王庶借曲端写的诗句,诬陷他“妄议朝政”(典型的文字狱)。张浚趁机把曲端下狱,又派跟曲端有旧怨的康随审讯。康随在审讯里把曲端活活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