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开辟了什么哲学新领域-世界名人之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 (笛卡尔创造了什么)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和数学思想影响深远,墓碑上刻着:“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出生在法国,他爸是地方法院的评议员,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律师加法官。1岁他妈就没了,倒留下一笔遗产,让他后来能安心搞自己喜欢的事儿,经济上没啥后顾之忧。8岁进耶稣会学校,一待就是8年,啥都学: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还有别的自然科学。但他对这些课本里的东西挺失望的,觉得那些所谓的“微妙论证”,其实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越学越怀疑,根本得不到啥确凿的知识。唯一让他觉得靠谱的,就只有数学了。
毕业的时候,他心里琢磨着:不能再死啃书本了,得向“世界这本大书”学真东西。于是他躲开战乱,远离那些热闹的大都市,找个能安心研究的地方。1628年,他从巴黎搬到了荷兰,一待就是20年,专心搞研究、写东西,后来出了不少在数学和哲学上影响特别大的著作。比如1634年的《论世界》,总结了他对哲学、数学还有好多自然科学问题的看法;1641年的《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的《哲学原理》等等。他的书在活着的时候就被教会骂,死后还被梵蒂冈教皇列为禁书,但架不住思想这东西,禁也禁不住啊。
要说笛卡尔哲学最有趣的地方,可能还是他的方法。他发现好多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其实都是错的,觉得要想恢复真理,就得从零开始。所以他就怀疑一切——老师教的、自己最信的、常识里的,甚至外面世界存不存在、自己存不存在——反正啥都怀疑。
那问题就来了:这么怀疑下去,咋才能得到靠谱的知识呢?笛卡尔用他的形而上学观点,自己推了一通,最后得出了一个让自己挺满意的结果:因为“我思我在”——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所以上帝存在,外部世界也存在。这就是他学说的起点。
笛卡尔的方法有两个挺重要的地方。第一,他把“啥是知识”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放到了哲学体系的中心。以前的哲学家总想描述世界的本质,但笛卡尔说,这个问题如果不跟“我咋知道?”联系在一起,根本就没法回答清楚。第二,他觉得咱们不应该先信,而是先怀疑——这跟圣奥古斯丁还有好多中世纪神学家正好相反,他们觉得信仰第一。结果呢,笛卡尔确实得出了跟正统神学差不多的结论。但大家看他的书,更在乎的是他倡导的这个方法,而不是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教会怕他的书有破坏作用,也不是没道理)。
笛卡尔在哲学里特别强调精神和物质不一样,提倡彻底的二元论。这个区别以前也有人提过,但笛卡尔的著作让这个问题在哲学界讨论开了。他提出的问题,从那时候起哲学家们就一直感兴趣,不过到现在也没完全解决。
笛卡尔的物质宇宙观影响也挺大。他觉得整个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灵——都是机械运动的,所以所有自然事儿都能用机械原因解释。他不信占星术、魔法这些迷信,也不觉得事儿的发生是为了啥终极目的(他就找直接的机械原因,不信啥“为了啥啥”)。照笛卡尔的说法,动物本质上就是复杂的机器,人体也受力学定律管。从那时候起,这就成了现代生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笛卡尔还提倡搞科学研究,觉得用在实践上对社会有好处。他觉得科学家别用那些模模糊糊的概念,尽量用数学方程描述世界。这些话现在听挺现代的,不过笛卡尔自己虽然也做观察实验,但从来没怎么强调实验在科学方法里有多重要。
笛卡尔不仅在哲学上开辟了新路,他还是个爱探索的科学家,在物理、生理这些领域也有不少好想法。特别是在数学上,他搞出了解析几何,直接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科学史上那可是划时代的意义。
从笛卡尔的能看出来,他是个挺虔诚的基督徒,觉得自己是个好天主教徒。但教会那些当权的不喜欢他的观点,他的书被天主教列为禁书了。更逗的是,在荷兰那种当时欧洲最宽容的新教国家,笛卡尔还被指控是无神论者,跟教会闹得挺烦,心里别扭得很。
1649年,笛卡尔被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邀请去斯德哥尔摩,当她的私人老师。笛卡尔喜欢暖和的卧室,习惯晚起。结果女王让他每天早上5点去上课,他一听就慌了,怕早上5点的寒风要了他的命。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得了肺炎,1650年2月,到瑞典才4个月,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