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德的作品有哪些-赫尔德对德国文学有什么影响 (赫尔德的小说)
约·高·赫尔德,1744—1803,生于东普鲁士的莫隆根,出身平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761年,他的聪明和苦学受到一位俄罗斯军医的赏识,翌年他被那位军医带到昆尼希堡...
约·高·赫尔德(1744—1803)是个东普鲁士莫隆根出生的普通人,家里没啥背景。不过这小子从小就聪明,还特别能吃苦,1761年被一个俄罗斯军医看上了,第二年就跟着军医去了昆尼堡,进了大学学医。但他好像对医学不太感冒,没多久就转去学神学了。
那时候昆尼堡大学有康德讲课,特别是那些自然科学的讲座,让他印象挺深。不过更让他着迷的,其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先导哈曼,哈曼的文章和气质,给这个大学生的影响比康德还大呢。

1764年赫尔德去了里加,在那儿待了五年,这五年他写得可不少,算是创作力爆发的阶段。早期的两部重要作品《论现代德国文学的断片》和《批评之林》就是在那时候完成的。这两部书让他慢慢在德国文坛有了名头,也算是给后来的狂飙突进运动做了理论准备。
1770年他为了治眼疾跑去了斯特拉斯堡,在这儿碰到了正在大学念书的歌德,这一碰面,狂飙突进运动算是正式开始了。
1771年他在毕克堡当宫廷牧师,又过了五年,正好赶上狂飙突进运动最火的时候,他写了一堆重要文章,比如《论语言的起源》《论莎士比亚》《论莪相和古代民族诗歌的通讯选》什么的,这些文章里他对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的新想法,让他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
1776年,歌德帮他推荐,他去了魏玛,当教会总监和首席牧师,之后就一直住在魏玛,直到去世。在魏玛的这些年,算是他的成熟期。
1778年他出版了自己收集的民歌(后来1807年再版,改名叫《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之后还写了《诗歌艺术对古代和现代民族中的习俗的作用》《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促进人性的通信》这些。
赫尔德虽然也写过诗、剧本、游记,但好像都不太出彩,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哲学、神学、历史、语言、文艺理论这些领域,特别是他对民歌的收集、整理和提高,这点特别值得说说。
说到哲学思想,他觉得所有存在都在往一个最高目标发展,历史和自然界都有自己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其实跟自然的规律是相通的。这个规律藏在对抗的自然力里,就像有机物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一样,历史就是人类精神不断奋斗、人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他还说一切发自神,神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的规律就是神的力量和理智的体现。
人道主义在他思想里特别重要,他觉得哲学得把人当中心点,好的社会状态是人相互友爱,不是互相怕着,人的才能能自由发展。他还觉得人性发展谁也挡不住,暴君和传统都不行,要是被挡住了,暴力革命也是必要的,社会发展少不了这一环。

后来的学者对他哲学评价特别高,有人说黑格尔的哲学,不过是把他的学说用形而上学的语言翻译了一遍而已。费尔巴哈在书里还叫他老师,说他是“人的传道士和预言家”。
他的文艺观点,早期那些文学著作里挺能看出狂飙突进的味道。他觉得世界是历史,人是历史里的存在,得从现实里直接找经验,这才是人该有的尊严,也是搞艺术创作的前提。
这就说到天才了,他觉得天才就是“第二个普罗米修斯”,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是不服传统、不守陈规的代表。但这不代表艺术没规律,他觉得任何艺术都有普遍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基于它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所以希腊悲剧的三一律是它的自然规律,莎士比亚那种完全不同的形式,也是他那个时代历史条件下的自然表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