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简介 (金融出身的明星)
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1834—1917,印象派重要画家,他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印象派里挺重要的一位画家。他家境不错,爹是搞金融的,爷爷还是画家,从小就在艺术堆里长大,想不沾点艺术气都难。

中学毕业那会儿,德加直接考了美术学校,还跑意大利学艺,专攻意大利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那会儿的玩意儿。同时,他还拜在安格尔一位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t)的门下学画,算是正经科班出身了。
德加生平经历
1834年7月19日,德加出生在巴黎。他爹是金融资本家,爷爷是画家,从小德加就在艺术氛围里泡着,想不关心艺术都难。
1854年,德加中学毕业。同年,他直接去了意大利,在那边的美术学校继续学画。
1854到1859年,德加在意大利待了好几年,主要研究意大利艺术,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同时也没闲着,在拉莫特的画室里跟着练手,基本功打得挺扎实。
1859年,德加回了巴黎。这时候的他,已经把安格尔那套画法学得炉火纯青,素描功底深厚,算是古典主义素描的行家了。
1859年之前,德加画得最多的就是人物肖像,家人、朋友,还有不少历史主题的人物。
1860年代,德加认识了马奈(Edouard Manet),成了盖尔布来咖啡馆的常客,估计俩人没少聊艺术。
1862年,德加突然对赛马来了兴趣,后来画了不少赛马题材的作品。
1869年,他画了一堆色粉习作,主角基本都是海滨浴场的人,估计是夏天去海边玩来了灵感。
1870年代初期,芭蕾舞女成了德加的心头好,画了好多舞女的场景,姿势各异,特别生动。
1870年之后,德加的风格慢慢转向现实主义了。他觉得老盯着古希腊那种“完美美”没劲,不如老老实实画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朴实点、真挚点。
1872年末,德加大概是想找点乐子,跑去了美国新奥尔良。

1874到1886年,德加虽然嘴上说着反对印象主义,但人家还是积极参加了每一届印象派画展,就1882年那届没去。有意思的是,他的作品当时已经被官方沙龙看上了,能挂显眼位置,可他偏不待见官方沙龙,自己玩自己的。
1893年,德加开始担心自己要失明,于是跟打了鸡血似的疯狂画画。这时期的他对人对己都特别严苛,脾气也越来越怪,估计是焦虑给闹的。
1886到1917年,德加的作品基本没再公开展出过,可能是心气儿不如从前了。
1917年9月27日,德加在巴黎去世,活了83岁。
德加代表作品赏析
一、贝利尼一家
不过很快,德加敏锐地察觉到一股新艺术风潮——“现实主义”来了。这理论说白了,就是别老追求古希腊那种理想化的美,老老实实画自己看见的就行,朴素点、真实点。
为了既贴近现实又不完全丢掉“美”的追求,德加的办法就是用干净的线条,再加上明暗对比的技巧。要是想画现实,手法就得跟着人物个性走,画肖像最合适不过了。他年轻时候的肖像画,能看出他对素描的执着、技巧有多牛,感觉也挺细腻,就是有点太按规矩来了,不够放飞。
比如油画《贝列里一家》(应该就是《贝利尼一家》),画的是他的舅父母和两个表妹。这画幅可不小,主题也挺复杂,能想象他当时压力多大吧。整体就是个写实的场景。
但问题也来了,这画里空间感没表现出来,素描画得是细,但体积感差了点;色彩倒是和谐,天蓝、白、黑搭着,但调子没出来,感觉他把所有劲儿都用在画人物身上了。人物好像没特意摆姿势,但也不能说是一下子就抓到了神韵。
画里透着贵族家庭那种“良好教养”,拘谨、守规矩,还有点目中无人的劲儿——画家自己估计也这样。他舅母的相貌画得特别细腻,在德加看来,这就算美了,可就是少了点生活的烟火气,不够打动人。

画里所有人,就像德加心里想的,主要是让人肃然起敬,整幅画也因为超牛的素描让人佩服。但这种敬佩劲儿太足了,反而没给艺术感染力留多少余地,有点太端着了。
二、棉花收购事务所
再来看看德加1872年新奥尔良之行后画的《棉花收购事务所》。这画的意图就是画个当代生活场景,跟着马奈那帮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画友的潮流走的。
这画像一本家庭肖像集,空间和环境陈设慢慢往深处延伸,德加以前好像没这么画过。这类主题通常色彩很重要,但德加好像没太在意,色彩挺俗的,比如墙上的红色,看着有点扎眼。
而且,虽然画里人物画得都挺像,但安排得有点随意,构图松松散散的。德加想学现实主义画家那样画,可心里又不信那一套,结果反倒把这题材的庸俗给突显出来了。
《棉花收购事务所》算是德加风格发展上,那个“学院派现实主义时期”的收尾了。这时期他算是当了“形式的俘虏”,被老套路束缚住了。
不过,德加的一些草图里,已经能看出他在慢慢摆脱这种束缚了,有些主题和意境在他后来的创作里慢慢发展起来了。